醫療常識★為抗癌他忍受將近5年無法穿鞋 手腳不時冒化膿性肉芽腫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為了抗癌,將近5年無法穿鞋!今年85歲的黃老先生,4年前因肺腺癌手術後腫瘤指標仍偏高,開始使用標靶藥物治療,病情雖然得到控制,但卻出現不少副作用,尤其手、腳趾頭同時連續性或輪流出現化膿性肉芽腫,指甲縫紅腫、潰瘍、出血且疼痛,穿鞋子變成折磨,最後配合皮膚科醫師認真點藥,總算能夠再開心穿上運動鞋。

原來黃老先生服用肺癌鏢靶藥物不久之後,全身就有皮膚乾燥、皮疹、騷癢、腹瀉等副作用,但相信「有藥效,才有副作用」的他,好不容易看到肺腺癌得以控制,因此從不輕言因副作用而捨棄治療。

服用肺癌標靶藥物一年後,黃老先生身體已經適應藥效,副作用也隨之減少,但手腳不時出現的化膿性肉芽腫,仍叫他困擾,最嚴重時,除了小拇指以外就有16隻都鬧紅腫、潰瘍。

彰化基督教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邱足滿表示,肺癌標靶藥物是一種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而表皮生長因子存在於皮膚各個地方,包括毛囊、表皮、毛髮、黏膜、指甲周圍的組織,因皮膚相關正常功能也被抑制之下,會產生諸多不適反應,最常見的就是臉上、頭皮、軀幹部冒出類似青春痘的紅疹,皮膚乾燥、皮膚癢,毛髮生長異常,黏膜受損以及甲溝炎。

副作用可能在服藥後幾天到幾個星期內發生,有的副作用還會反覆發生。邱足滿說,有相關研究指出,發生這些副作用的病人似乎也可以觀察到預後比較好的現象,特別是發生甲溝炎的患者,儘管這些副作用通常不會危及性命,但對生活品質的影響卻很大,不過仍提醒患者勿因此減量或停藥,否則恐令癌症用藥治療計畫被打亂。

邱足滿提醒,標靶療法的表皮生長因子抑制劑,可能對皮膚產生各種影響,所以從一開始吃藥就要注意溫和清洗皮膚,千萬不要用香皂讓皮膚變得更乾燥,經常且大量塗抹保濕乳液,避免發癢,同時注重防曬,而相關皮膚的副作用目前都有好方法可以幫忙治療或緩解,應盡早詢問主治醫師或個管師、衛教師尋求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副作用的皮膚科醫師協助。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研究破解「肺癌轉移」關鍵標靶 黃斑部病變老藥新用可救命

止暈藥一吃2年甩不開頭暈 她竟是少見、非典型狹心症症狀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記者羅林/新竹報導】 厝邊相揪顧健康,成人免費篩檢B、C肝,還可獲禮抽獎!新竹市府衛生局今(3/26)日與40家醫療院所一同宣告推「B、C肝炎免費篩檢」,凡設籍本市45至79歲民眾及40至79歲原住民可享終身一次免費的B、C型肝炎篩檢服務,還能順道做免費成人健檢,6月30日前完成篩檢者就贈生活用品...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十大爆肝行業,你在其中嗎?台灣減害協會、台灣預防醫學會今(26)日公布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最新國人十大爆肝行業排行榜,前3名分別依序是「工程師」、「醫護人員」以及「客貨運司機」,值得注意是,超商店員、小編也都上榜。專家就呼籲政府及相關產業不要僅補助健檢,更應該注重排班人...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黃苡安/綜合報導) Penny是一名服飾店老闆娘,4年前因開店壓力大,一天睡不到3小時,加上愛吃辣,臉上一夕間爆出許多紅色小顆斑點,且又乾又癢。由於膚況不適合上妝,面對客人們的關心與好奇,讓她更難過。起初她以為是接觸到衣物塵蟎或灰塵導致過敏,聽信偏方買食鹽水濕敷臉頰,不料反而讓皮膚更...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檢疫期滿前檢驗陰性,只隔12天,自費採檢卻變陽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1014為菲律賓籍30多歲男性移工,就發生這樣的狀況,其入境期間並無症狀,指揮中心已掌握同車接觸者共7人,列自主健康管理。 中央流行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