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力全身痛、 嗎啡效果都有限!罕病紫質症新藥來相助

無力全身痛 嗎啡效果都有限!罕病紫質症新藥來相助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手腳無力、流轉多科 紫質症難確診

57歲的王小姐,11年前因為腹痛求診腸胃科,後來更因手腳無力、嗎啡都難止住的全身性疼痛,流連神經內科、心臟內科等多科,最後在尿液曝曬測試下,尿液顏色變深像烏龍茶,才終於確診為罹患罕見血液疾病紫質症,對生活造成不少影響。

「你不曉得走到哪裡會昏倒,那種疼痛的感覺會讓你覺得連大腦都不受控制。」王小姐罹患疾病多年,多年前發病時甚至連筷子都無法使用,目前在妥善的藥物治療下,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紫質症需長期治療 新世代藥物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紫質症是因為血基質合成的酵素出現異常,導致對人體有毒性的代謝產物堆積,造成諸多症狀,像是肢體極度無力、精神異常、皮膚對陽光異常過敏等,全台患者人數約120人,其中急性間歇性紫質症最為常見。

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理事長王建得醫師指出,現行治療仍無法將紫質症完全治癒,僅能控制疾病、維持生活品質,約10-15%患者會有反覆復發的狀況。然而目前國內核准使用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就是透過周邊靜脈注射的血基質的濃縮液,優於藥物的刺激性較高,部分病人無法耐受治療,造成諸多不適;然而將給藥方式轉為中央靜脈注射,卻也有感染的風險。

近期台灣引進了新世代藥物,透過皮下注射治療,王建得醫師表示,新藥是透過干擾RNA降低致病酵素活性,能大幅改善病人不斷發病的次數,需要醫護支援的次數,也減少了頻繁掛急診的狀況,為病友帶來理想的生活品質。目前RNAi療法仍在申請台灣衛生福利部的許可當中,未來使用上仍需以仿單及醫師專業判斷作為基準。

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 提供病友多方面協助

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的成立,幫助許多像王小姐一樣罹患罕見血液疾病的病友,日前更在台中舉辦病友歲末聯誼活動,帶領病友走出戶外,彼此交流。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秘書長施銘洋醫師指出,罕見血液病的病友在罹病的過程中,身體已有或多或少的傷害,協會希望透過提供他們適當的協助,例如騎單車戶外活動,或居家復健,提供病友更好的幫助。

「罕見血液病這個部分的資訊在台灣並不多。」施銘洋醫師坦言,罕見血液病的資訊多數來自國外,由於疾病機轉及治療方式都比較艱深難懂,因此希望將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作為民眾認識疾病的資訊平台,將艱深知識轉譯傳播,加深民眾對於血液罕病的了解。

【延伸閱讀】

妙齡女長年腹痛就醫 竟罹患罕見遺傳疾病「紫質症」

她四處求診難找病因! 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助病友一臂之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嘉義報導】自煮蔬食也能走異國風!大林慈濟醫院營養師李文馨分享什錦墨西哥捲餅食譜,食材選擇低脂、低熱量、高蛋白且富含膳食纖維的杏鮑菇,搭配多彩的紅椒、黃椒、青椒、蘑菇等食材,不但方便食用,更是營養滿分。 李文馨指出,墨西哥國民美食捲餅以方便享用,又能搭配各地食材,進而變化出不同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根據衛福部公布民國108年國人癌症十大死因,肺癌死亡原因始終居高不下,因肺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待有異狀確診時多半已為晚期而無法進行手術,須靠化學治療,放射治療和標靶藥物來延長生命。肺癌個人化治療 提升晚期肺癌存活時間亞東紀念醫院在胸腔內科暨肺癌團隊召集人張晟瑜主任的帶領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2021年台灣爆發COVID-19大規模本土疫情,感染人數破萬,數百人死亡,在眾多醫護防疫人員、醫療院所攜手防疫下,化險為夷,度過難關,指揮中心上午在衛福部大禮堂舉行COVID-19「關鍵『疫』戰,感謝有您」頒獎典禮,共有79單位獲獎、134位獲頒感謝狀。 指揮官陳時...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今天(25日)無本土及死亡個案,新增18例COVID-19境外移入確定病例,其中17人為突破性感染,甚至有人打了3劑BNT疫苗還是染疫。此外,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P3實驗室女研究助理染疫事件,相關接觸者483人,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該事件宣告結案。 ▲中研院女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