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力全身痛、 嗎啡效果都有限!罕病紫質症新藥來相助

無力全身痛 嗎啡效果都有限!罕病紫質症新藥來相助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手腳無力、流轉多科 紫質症難確診

57歲的王小姐,11年前因為腹痛求診腸胃科,後來更因手腳無力、嗎啡都難止住的全身性疼痛,流連神經內科、心臟內科等多科,最後在尿液曝曬測試下,尿液顏色變深像烏龍茶,才終於確診為罹患罕見血液疾病紫質症,對生活造成不少影響。

「你不曉得走到哪裡會昏倒,那種疼痛的感覺會讓你覺得連大腦都不受控制。」王小姐罹患疾病多年,多年前發病時甚至連筷子都無法使用,目前在妥善的藥物治療下,能與疾病和平共處。

紫質症需長期治療 新世代藥物大幅改善生活品質

紫質症是因為血基質合成的酵素出現異常,導致對人體有毒性的代謝產物堆積,造成諸多症狀,像是肢體極度無力、精神異常、皮膚對陽光異常過敏等,全台患者人數約120人,其中急性間歇性紫質症最為常見。

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理事長王建得醫師指出,現行治療仍無法將紫質症完全治癒,僅能控制疾病、維持生活品質,約10-15%患者會有反覆復發的狀況。然而目前國內核准使用的主要治療方式之一,就是透過周邊靜脈注射的血基質的濃縮液,優於藥物的刺激性較高,部分病人無法耐受治療,造成諸多不適;然而將給藥方式轉為中央靜脈注射,卻也有感染的風險。

近期台灣引進了新世代藥物,透過皮下注射治療,王建得醫師表示,新藥是透過干擾RNA降低致病酵素活性,能大幅改善病人不斷發病的次數,需要醫護支援的次數,也減少了頻繁掛急診的狀況,為病友帶來理想的生活品質。目前RNAi療法仍在申請台灣衛生福利部的許可當中,未來使用上仍需以仿單及醫師專業判斷作為基準。

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 提供病友多方面協助

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的成立,幫助許多像王小姐一樣罹患罕見血液疾病的病友,日前更在台中舉辦病友歲末聯誼活動,帶領病友走出戶外,彼此交流。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秘書長施銘洋醫師指出,罕見血液病的病友在罹病的過程中,身體已有或多或少的傷害,協會希望透過提供他們適當的協助,例如騎單車戶外活動,或居家復健,提供病友更好的幫助。

「罕見血液病這個部分的資訊在台灣並不多。」施銘洋醫師坦言,罕見血液病的資訊多數來自國外,由於疾病機轉及治療方式都比較艱深難懂,因此希望將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作為民眾認識疾病的資訊平台,將艱深知識轉譯傳播,加深民眾對於血液罕病的了解。

【延伸閱讀】

妙齡女長年腹痛就醫 竟罹患罕見遺傳疾病「紫質症」

她四處求診難找病因! 臺灣罕見血液病促進協會助病友一臂之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黃軍瑋報導) 忠義基金會拍攝公益短片,邀請台灣好媳婦佩甄參與演出,希望能喚起民眾對失依兒童的關注,佩甄說當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幸福,也想讓其他孩子有同樣的幸福感,因此佩甄呼籲大眾,一同響應公益。 忠義基金會目前已支持7000多位孩子成長,過程仰賴社會大眾不遺餘力的愛心,因此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林先生是個精神病人,由年邁父母長期照顧,也讓父母心理壓力大,林先生時常不規則服藥及不固定回診,導致病情不穩定,工作也無法勝任,因無業生活面臨困苦,經由轄區公衛護士及社區關懷訪視員先行評估及檢視案家所面臨的困境與需求,協助案家連結社政之社會福利救助及勞政之就業,並時常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立陽明大學、中央研究院、高雄醫學大學、和信治癌中心醫院等機構研究人員所組成的肝癌研究團隊,以榮陽團隊第四號染色體基因體定序為基礎,歷經十年努力,找到與肝癌有關的抑癌基因,並且發現一個新的癌症遺傳機制,將有助於未來發展肝癌風險預測、篩檢與個人化精準醫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六十四歲的周太太,停經後駝背的情況隨著時間越來越嚴重,除了影響美觀外也造成腰酸背痛,近來症狀越來越嚴重,在一次滑倒的意外中,她的右手橈骨因為去撐地板而骨折。 骨質疏鬆好發於女性 中國附醫台北分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楊程智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全球第二大流行病,僅次於心血管疾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