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尾熊固定法 寶寶打針家長不慌亂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每個寶寶從出生到3歲前,光公費疫苗就有13劑,加上每年流感疫苗、自費輪狀病毒、肺炎鏈球菌疫苗等,3歲前共有多達23-25劑的疫苗接種機會。但每次打針無論對小孩或家長,都像打完一仗般,不願配合的寶寶讓大人們忙得七手八腳,小兒科醫師建議,家長可採「無尾熊固定法」抓緊寶寶,讓小孩打針大人不再滿身汗!(圖片來源/資料庫)

開業醫診所小兒科主任醫師

潘俊伸解釋,無尾熊固定法是在打針時,家長以無尾熊抱樹的姿勢,先抱著寶寶使之側身,將寶寶一手放置家長背後,家長則一手固定嬰兒手臂,另一手固定嬰兒膝關節,再以雙腿緊夾寶寶雙腿,以利醫護人員施打。

至於寶寶常見的接種後反應現象包括:發紅、發燒、局部腫痛、硬塊,大多在數日內恢復,這些反應都是可以自癒的。潘俊伸醫師建議,出現發紅、腫痛時,在注射後兩天內可冰敷,兩天後若仍腫痛可採熱敷按摩,進一步尋求醫師指示使用止痛藥緩解。

另外,因疫苗引起的發燒通常時間不超過24小時,溫度不會太高,介於38-39度間,若超過38度半即可服用退燒藥緩解不適,但如果發燒症狀持續,且服用退燒藥後仍發燒,建議就醫檢查。

潘俊伸醫師指出,根據美國一項研究,收集140萬名1-6歲幼兒,共600萬次肌肉注射預防接種發現,預防接種打在手臂比大腿多近2倍腫痛。流感疫苗、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及五合一(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疫苗,接種後局部腫痛是常見現象。此外,與第一劑相比,第四劑的五合一疫苗有較高的機會發生注射部位紅、腫、痛及發燒。

潘俊伸醫師提醒,預防接種時,家長可先與醫師溝通討論,對注射方式及部位事前詳細瞭解,注射後若不舒服,適當的照顧可以緩解不適,若出現任何異常現象,就須盡速就醫。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206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醫療科技越來越進步,使得以前很多要動大刀的手術,都可以使用新的治療方法來獲得改善;臨床上,就有一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女子,很擔心開刀會留下疤痕,進而遲遲不敢做治療,所幸經由醫師建議以「達文西」手術切除甲狀腺癌,不會在頸子留下痕跡,她才答應進一步治療。這名罹患甲狀腺癌的女子是位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失智症藥品健保給付放寬了!中央健康保險署公告,今年8月1日開始,放寬失智症藥品健保給付規定,評估標準由「第一次治療」修正為「前一次治療」,可望為全台3萬名失智症患者,每月省下3000至6000元的醫藥費用。台灣失智症協會呼籲,家屬可帶失智症患者至醫院重新評估,有機會恢復健保...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你會感到長期頭暈、胸口痛、喘嗎?可別大意,小心恐是肺動脈高壓上身!醫師提醒,肺動脈高壓有如隱形殺手,嚴重時恐致命。大林慈濟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志暐表示,肺動脈高壓是發生在肺部的高血壓,容易使肺部的動脈壁緊縮、硬化;而有別於一般的高血壓,罹患此病的右側心臟要更努力地擠壓,因而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國內狂犬病毒疫情驚傳跨物種傳染,除了鼬獾之後,錢鼠也淪陷,引起國人恐慌。農委會上午公布國內新增4例鼬獾狂犬病案例,地點分別在南投縣魚池鄉、竹山鎮、草屯鎮,及台東縣建河里。農委會防疫局局長張淑賢指出,累計迄今,國內共有19例野生動物確診感染狂犬病,其中18例為路倒鼬獾,另1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