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運動時習慣性憋氣 恐使血壓飆升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每天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不但能健康減重,也能達到健身效果;但要注意,若為慢性疾病等患者,運動前應做好完善的保護措施,才能避免誘發症狀。醫師提醒,尤其是高血壓病人,運動時應避免憋氣,以免血壓飆升。

彰化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文郁表示,臨床上,許多慢性疾病患者在運動時,出現的問題程度不一,尤其加上想減肥的患者更容易因運動方式不當,誘發症狀;像高血壓患者,若運動時習慣憋氣,恐會促使血壓飆升,導致腦出血的現象,不得輕忽嚴重性。

慢性疾病患者到底要怎麼做好運動前的保護措施呢?陳文郁說,高血壓患者應在運動前後,各量一次血壓,以隨時掌握血壓,若運動後反而下降,應立即停止運動。

另外,糖尿病患者則應隨時注意血糖值,當血糖值處於70mg/dl以下或250mg/dl以上時,就應避免運動,減少危害健康的危險。

糖尿病患者最佳的運動時間,應在飯後1至2個小時,運動時所穿著的運動鞋也應以寬頭厚底等較舒適為主,以減少腳部受傷的機率;陳文郁進一步說明,在運動過程中,糖尿病患者最好隨身攜帶方糖等食物,萬一發生低血糖現象,則可立即處理。

陳文郁呼籲,了解運動前後應注意的防護措施,並維持固定的運動量,必要時也可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助,才能在不影響病情下,健康運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20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肥胖是一種慢性發炎狀況,低度發炎造成了肥胖,也增加得到慢性疾病的風險,如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發炎和肥胖之間是否存在相向關係?體重增加已知同時增加全身發炎反應,但發炎是否也會造成肥胖呢?許多研究因此發展出預測體重是否會增加的發炎指標模式。飲食型態 會調節發炎反應曾耀賢醫師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巴金森氏症發生率 隨年齡逐漸增加巴金森氏病是神經退化疾病盛行率第二名,盛行率約千分之一,僅次於阿茲海默症,以50至79歲為高危險族群,男女發病率約為5比4;醫師表示,巴金森氏症的發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早期症狀包括手部震顫、肢體僵硬及動作遲緩等運動障礙,但因容易控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一名高齡88歲的徐先生,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及心房纖維顫動,日前因暈眩、嘔吐到急診求診,檢查發現有硬腦膜下出血症狀,合併心室心搏過緩;醫師考量病患年事已高,採取微創方式植入「無導線膠囊式心律調節器」,手術僅花30分鐘、術後2天即出院,讓徐先生重拾健康生活。病患高齡、多種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美食當前卻吞不下?根據國內研究指出,台灣社區有將近21.8%65歲以上長者,每週至少3次有進食嗆到的現象;另外,則有12.8%經評估為吞嚥異常,即每10個高齡者可能就有1個有輕度以上的吞嚥障礙!爰此,國健署與中華民國語言治療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共同呼籲,長者應透過加強吞嚥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