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無聊捏捏此穴道,你會發現「近視」漸漸不見了,連頸椎、腰椎一起受益!

無聊捏捏此穴道,你會發現「近視」漸漸不見了,連頸椎 腰椎一起受益!

      針對疾病:近視

  適宜人群:此證患者皆適宜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時按摩後溪穴,每次5分鐘,常年堅持。

  我們面前的這個世界越豐富多彩,吸引我們眼球的東西就越多,用眼的地方也越來越多,所以眼鏡就成了許多人的“貼身伴侶”——走哪帶哪。近視帶給人的是一個模糊的世界,因此好多人不惜重金去醫院做近視矯正治療,也有些人為了美麗去佩戴各色各樣的“美瞳”隱形眼鏡,或者是用激光一勞永逸。也有人覺得近視已經成了家常飯,沒什麼大不了的,戴上眼鏡也就算了。

 

  所以,近視還真不能忽視,你忽視了它,它就會趁你不注意,悄悄纏上你。

 

  其實,近視是西醫的說法,在中醫裡近視被稱為“能近怯遠證”或者稱為“近覷”。它的發病原因,多因過度用眼,損傷肝血,眼睛裡的經絡不通,失去正常的舒張功能造成的,最顯著的症狀就是視近清楚,視遠模糊,這個小孩就是因為過度用眼,才造成了暫時性的看近容易而看遠難。

 

  雖然沒有親眼見到這位先生的孩子,但是我真為他感到惋惜。俗話說,過猶不及。用眼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的眼睛需要靠陽氣來補充和滋潤,僅僅是眼睛疲勞,還不足以造成近視。真正導致近視的,是眼睛缺少陽氣滋潤時還過度疲勞。當我們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上體前傾,頸椎緊張了,首先壓抑了督脈,因為督脈總督一身的陽氣,壓抑了督脈也就是壓抑了全身的陽氣,陽氣不足了,就沒辦法補充到眼睛,眼睛的正常舒張功能被抑制,近視也就很容易發生。

無聊捏捏此穴道,你會發現「近視」漸漸不見了,連頸椎 腰椎一起受益!

  既然我們知道了近視發生的原因,就可以找出正確的穴位來解決,這個穴就是後溪。後溪穴是小腸經上的一個穴,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也就是大家攥拳頭的時候,在稱為“感情線”的那條紋的盡頭就是後溪穴。這個穴是奇經八脈的交會穴,它通督脈、瀉心火、壯陽氣、調頸椎、利眼目、正脊柱。前面說了,近視的原因是由於長期的伏案工作而壓迫了督脈,抑制了陽氣地發散,而這個後溪穴正好可以壯陽氣,陽氣補充足了,眼睛的舒張功能又能正常發揮了,近視也就不會再發生。

  按摩後溪穴的時候,最好用大拇指和食指同時對著後溪穴發力,由於手上的穴位比較敏感,按摩的時候力度要合適,不要過重而傷及手上的皮膚。按摩後溪穴可以調整長期伏案或在電腦前學習和工作對身體帶來的一切不利影響,只要堅持,這個穴位不僅能為你解決當下的煩惱,還會在將來為你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說到刺激後溪穴,我這裡還可以告訴大家一個小訣竅,我們伏案久了,或者用電腦一段時間。體息一下,將手解放出來,讓雙手的後溪穴抵在桌沿或鍵盤上,來回滾動,或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鐘,每個小時刺激一次就足夠了。這樣的小動作,不僅不耽誤工作,還可以起到保護眼睛和頸椎、腰椎的作用,何樂而不為呢?

無聊捏捏此穴道,你會發現「近視」漸漸不見了,連頸椎 腰椎一起受益!

  經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不妨每天都可以試一下按摩後溪穴的動作,堅持一天這樣做下來,到了下班的時候腰不會酸、脖子不會累,眼睛也不會疲勞。每天堅持這麼做下去,挺直彎曲的腰椎頸椎,同時,你會發現眼睛看東西也比以前清楚了很多。

相關推薦

美麗的眼睛會放電,但是,如果照鏡子發現眼睛周圍莫名出現白白細小凸起的顆粒,而且用針挑破,還會再冒出來,到底是什麼難纏的皮膚毛病?皮膚科門診也經常碰到求診者詢問:「醫師,最近天氣乾冷,我為了加強眼部的保濕,不讓細紋跑出來,特別使用了眼霜,但是,卻發現現在眼周多了白白的、小小的顆粒,而且還摸得到微微凸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子宮肌瘤是在婦產科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會因肌瘤不同位置、大小和數量會造成不同症狀。目前治療方式依據是否有生育計畫、邁入更年期、生活品質、經濟因素、手術風險等因素,而有不同的治療考量選擇,建議患者與醫師討論,找出最適當的治療方式。手術或觀察追蹤  「症狀」為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某集團董事長鄭先生是雄性禿患者,因傳統植髮失敗,轉而求助其他偏方,如塗抹生薑、檸檬和雞蛋都曾嘗試,導致頭皮過敏發炎,緊急就醫才發現毛囊壞死,反而落髮更嚴重。開業醫師黃仲立表示,早期階段的雄性禿落髮可以透過藥物或植髮治療,只要聽從醫囑,不迷信偏方,都有機會恢復原有髮量。禿...

閱讀詳情 »

採訪撰文/高芷瑩;本文特別感謝 張鈺珠老師、賴雅薇醫師提供專業諮詢俗語常說「看一個人好不好運,從臉就可以看出」但這次要帶你解析一個女人好不好命,從胸型就可以看出!想要知道你的命是好還是壞,就讓命理老師告訴你吧~那麼若是胸型不好,又可以怎麼解決呢?別擔心,賴醫師教你如何擁有漂亮胸型,讓你成為好命女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