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熬夜玩手機 青少年易增加憂鬱降低自尊

熬夜玩手機 青少年易增加憂鬱降低自尊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透過手機,可以第一時間掌握他人最新資訊,是不少青少年遲遲無法放下手機的原因之一。然而,根據發表於〈兒童發展〉期刊的研究指出,夜間使用手機會影響睡眠,增加憂鬱情緒的產生及降低自尊與因應能力,家長要特別注意!

夜間使用手機與不良睡眠行為正相關

該研究由西澳莫道克大學研究者主持,是首次就夜間使用手機與心理健康的相關性所進行的長期研究,此研究歷時4年,追蹤1,101名13~16歲的高中生。結果發現隨著時間推移,夜間手機的使用和不良的睡眠行為呈現正相關。睡眠行為的變化受到先前夜間手機使用的變化影響,進而影響隨後增加的憂鬱情緒和外化行為以及降低的自尊與因應能力,同時也伴隨著較低的學業表現。

讓孩子知道正確且有限度的使用手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上述研究證明,熬夜玩手機的青少年易有心理健康問題,此階段的青少年多以同儕為重要他人,且手機幾乎是和朋友聯繫或交友社群的重要工具,身為父母,不需阻止孩子使用手機,但重要的是必須讓孩子知道正確且有限度的使用方式。

葉雅馨主任形容,夜間手機使用,有點像社交媒體的吸血鬼,從和朋友通訊、下載音樂、玩遊戲…等,總是讓青少年情不自禁的沉浸其中,造成家長的壓力,常常半夜醒來卻發現孩子怎麼還在滑手機?就連青少年也常常不自覺的身受其害,無法控制自己拔掉情緒的插頭,讓自己放鬆去睡覺或回到規律的作息。

父母以身作則遵守手機健康使用規範

如果父母決定購買手機,務必設定健康使用規範,例如做完功課才可用,最晚玩到11點,然後堅定的執行,同時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則,可別自己長時間盯著手機,轉過身卻叫孩子放下手機,那效果可是大打折扣。

睡眠異常應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醫師陳質采表示,大腦有一定的生理節奏,就像出國常會因時差造成睡眠改變而感到不適一樣。不管憂鬱或焦慮,「睡眠狀況」就是判斷青少年身心健康一個很重要的指標,若睡眠狀況發生異常,家長便可以考慮適時尋求專業協助。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47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3級警戒解除前,許多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因擔心染疫不願回診,出現服藥空窗期,同家醫院1周內竟有5位民眾因心肌梗塞被送至急診室急救,比過往一般夏天狀況多了許多。經病史詢問後發現,不少是因不敢來醫院,自行停用心血管疾病用藥所造成,醫師強調,心血管疾病患者不可擅自停藥,尤其...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再傳機師突破性感染,病毒極可能進入台灣!今(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2名國際航空機師突破性感染,都已施打2劑牛津AZ疫苗,匡列接觸者75人,其中1名機師讀高中小孩PCR檢驗陽性確診,就讀學校全校停課,估計500人左右須集中檢疫。 ▲國籍機師確診個案關聯圖。(圖...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國籍航空已傳3名突破性感染個案,案16066已證實感染新冠Delta變異株,案16119與案16120病毒基因定序中,目前高度懷疑也可能是感染新冠Delta變異株,因已傳染給小孩(案16122),桃園市實施2級加強版警戒措施。 ▲桃園市實施2級加強版警戒措施。(圖/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和信治癌中心醫院高國彰教授的研究團隊所研發治療肝癌的新藥—肝癌血管內皮細胞蛋白質抗體凝血因子,第一期臨床試驗申請案已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及台灣食品藥物管理署(TFDA)的許可,開始在台灣與美國同步進行第一期人體臨床試驗。在台灣參加第一期臨床試驗的醫療院所包括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