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海鮮、內臟不是痛風元兇! 這些低普林飲品更有風險

海鮮 內臟不是痛風元兇! 這些低普林飲品更有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56歲許先生本身有痛風病史,日前一連參加多場秋節烤肉活動,雖然他對海鮮、內臟等高嘌呤食物保持禁口,但仍狂喝含糖果汁、啤酒助興,以為「可以補充纖維素兼降低痛風風險」,不料中秋節過後,痛風還是發作,就診後經醫師解說才恍然大悟:「原來含糖飲料與啤酒會延緩尿酸代謝,根本就是痛風製造機」!

除少吃高嘌呤食物 含糖飲更可怕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風濕免疫科主任蔡肇基表示,許多罹患痛風的民眾,誤以為是吃進太多含高嘌呤的食物造成,但其實高嘌呤食物並非痛風的決定因子,反而是含糖飲料如可樂、果汁以及啤酒等低普林飲料,才是引發痛風的關鍵因素,因為含糖飲料中的果糖,會加速嘌呤合成,使尿酸不易排出,增加高尿酸血症的風險,進而造成痛風。

啤酒花含嘌呤 啤酒成痛風主因 

此外,在酒類方面,相較於紅酒、白酒、威士忌等酒類,啤酒也是引起痛風的主因,因製造啤酒過程產生的啤酒花,包含許多嘌呤,並使體內產生許多乳酸,而乳酸與尿酸皆為需要排出體外的物質,而乳酸通常較尿酸強勢,當尿酸排出的量降低,便會引發痛風;有研究也顯示,每天喝2至3瓶啤酒的實驗者,痛風機率會比不喝酒的人上升2.5倍,堪稱是痛風製造機。

痛風未經治療 長期恐致關節壞光光

一旦痛風發生愈久,又沒有長期降尿酸治療,除了會造成關節紅腫熱痛外,產生痛風石的機會也愈高,蔡肇基強調,痛風石會誘發免疫反應,侵蝕破壞骨頭跟關節,嚴重時甚至整個關節會像骨折一樣斷裂掉,即使選擇手術,傷口仍會經常潰爛,導致細菌感染,需長期服用抗生素對腎功能有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 

聽診後背下肺葉發現「爆裂音」 當心肺變成菜瓜布

罕見頸畸胎瘤恐致命? 醫籲及早治療勿拖延

藍鑽魚骨線助抗皺紋? 王善民醫師:拉力大客製逆齡是優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69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一位20歲的男大學生,背部一大片紅色疹子,奇癢無比,以為是濕疹,藥膏擦了一個多月無效,就像圓網一樣揹在後背上。澄清醫院中港院區皮膚科主任梁仲彬表示,這是「色素性癢疹」,很容易被誤認為是濕疹、蕁麻疹或毛囊炎,口服抗組織胺或擦類固醇藥膏,對它是無效的,唯有口服抗生素才能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根據衛福部統計,台灣每年約有1萬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及其後遺症,平均每40分鐘就有一人因肝病死亡,其中七成由B肝造成,兩成與C肝有關。不同於B肝已全面施打疫苗預防,威脅大幅降低,屬RNA病毒的C肝病毒主要透過血液、體液直接接觸而傳染,生活中常見的輸血、共用針頭、刺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14歲的國中男生沈迷於網路遊戲,假日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網路和3C產品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無法收心上課,家長帶到兒童心智科門診後,醫師診斷為網路成癮,建議住院治療,而在會談過程中發現父母也是手機重度使用者,提醒家長應以身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年約30多歲媽媽,某天右手指突然關節腫痛,就連幫女兒梳頭綁髮也變得困難,一度因無法照顧家人,感到自責,就醫檢查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羅淑芬指出,經過一個月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總算順利控制病情,恢復以往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 女性患者多於...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