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關節突然腫痛 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關節突然腫痛 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名年約30多歲媽媽,某天右手指突然關節腫痛,就連幫女兒梳頭綁髮也變得困難,一度因無法照顧家人,感到自責,就醫檢查後,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林口長庚風濕過敏免疫科醫師羅淑芬指出,經過一個月的生物製劑治療後,總算順利控制病情,恢復以往生活。

類風濕性關節炎 女性患者多於男性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因自體免疫反應引起的慢性發炎疾病,會使患者出現疼痛、腫脹和僵硬等症狀;羅淑芬說,此病症多發生於20至45歲青壯年,且女性比例高於男性,若沒有妥善處理不但會使關節變形,嚴重可能導致行動不便,但患者也不需過於擔心,若能積極接受治療,一定能恢復正常生活。

自行停藥 小心使病情加劇

日前針對全台90名類風濕性關節炎病友進行問卷調查發現,約佔七成接受治療的患者都是希望能恢復日常生活;中華民國類風濕性關節炎之友協會理事長張玲瑗指出,不過卻有患者因感覺不疼痛就自行停藥,甚至有超過六成患者治療過程未和醫師討論治療目標,導致影響病情發展。

掌握SMALL原則 對抗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應掌握SMALL原則,也就是Study學習疾病相關知識、Meet和醫師溝通治療決策、Allow允許自己放鬆,且配合運動或飲食等方式,另外再藉由Listen參與病友團體共享治療經驗,且Live用積極正面向的心態面對,就能成功戰勝病症;羅淑芬醫師提醒,若有相關症狀出現時,應即早就醫治療,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有助於增加康復機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734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黑木耳有什麼作用?現在一到過年時心肌梗死一個挨一個,年齡越來越小,已經到30歲了。為什麼過年時多?兩個原因,一個是高凝體質血稠,就是脂肪高。大家記住,血稠的人叫高凝體質。高凝體質的人加上高凝食物,所以過年時心肌梗死的人特別多,年齡不限。 心肌梗死雖然無法治,但完全可以預防。有的大夫告訴你吃阿司匹林...

閱讀詳情 »

武俠小說中有很多「咬舌自盡」的場景。「咬舌」真的能夠做到「自盡」嗎?網上流傳的「咬舌自盡」的致死原因可歸為三大類,即「疼死說」、「失血說」和「窒息說」。事實上,這些說法都不太可能發生。(圖片來源:互聯網) 網上流傳的「咬舌自盡」的致死原因可歸為三大類,即「疼死說」、「失血說」和「窒息說」。事實上,...

閱讀詳情 »

角化棘皮瘤又名自癒性原發性鱗狀細胞癌、皮脂性軟疣、鱗狀細胞假上皮瘤,是在臨床表現與病理上類似於鱗癌的上皮腫瘤,為一種可以自癒的皮膚假性腫瘤,是毛囊角化上皮的增生性病變。一般認為損害起源於毛囊,它可能是毛囊角化上皮呈假上皮瘤樣增生的表現,病因不清,也許和遺傳、輻射、化學致癌劑、皮膚創傷及病毒感染等多因...

閱讀詳情 »

氣溫下降,深夜回家用熱水泡腳是件很愜意的事情。然而,漢口一市民在泡腳時突發腦血管動脈瘤破裂,經搶救無效後離世。專家提醒,有腦血管基礎性疾病的市民,近期應注意防寒保暖,少用過熱的水洗澡、泡腳。 46歲的劉霞(化名)家住百步亭,前天零時,她才下班回家,打了盆熱水,邊看電視邊泡腳。家人突聽到響動,才發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