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熱到汗流不出?當心已嚴重「熱傷害」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熱到汗流不出?當心已嚴重「熱傷害」

時序漸入炎熱的夏季型態,多屬於高溫炎熱的天氣,發生熱傷害的機會將大幅增加,任何人都可能發生熱傷害,應避免曝曬於高溫之下。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牢記預防熱傷害的3要訣:「保持涼爽」、「補充水分」、「提高警覺」:

1)保持涼爽/

穿著輕便、淺色、寬鬆、透氣的衣服;不論時間長短,絕不可將幼童單獨留在密閉、停泊的汽車內;儘可能待在室內涼爽、通風或有空調的地方。若家中沒有空調,建議高溫時至有空調設備的公共場所避暑。

2)補充水分/

不論活動程度如何,都應該隨時補充水分,不可等到口渴才補充水分,且養成每天至少2千c.c.白開水的好習慣。但若醫囑限制少量,應詢問醫師天氣酷熱時應喝多少量為宜。

可多吃蔬果,因蔬果含有較多水分、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可促進身體健康。不可補充含酒精及大量糖分的飲料,避免身體流失更多水分。

3)提高警覺/

戶外工作者、運動員或密閉空間工作者,應隨時留意自己及身邊同事的身體狀況,適當休息並補充水分。嬰幼童及長者應避免於上午10點至下午2點外出,如果必須外出,建議行走於陰涼處,並塗抹防曬霜、戴寬邊帽及太陽眼鏡。

為預防員工熱傷害,雇主應提供適宜的工作環境及相關防護措施,宣導預防熱傷害、工作重新調整分配,避免勞工每日在高溫場所工作時間超過6小時。雇主應安排相關課程,使員工認識熱傷害症狀。

汗流不出、頭痛等症狀 恐怕是熱傷害徵兆

國民健康署提醒,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電解質飲料,儘速就醫。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張致筠/綜合報導)一旦發現眼睛不舒服、視力模糊,就要到眼科求診,這是一般人最直接的反應;不過,中國這名39歲女子檢查出白內障,卻無法求助眼科,醫師建議要看內分泌科才行,讓她百思不得其解,檢查發現原來是甲狀旁腺功能減退,出現水晶體鈣化,才導致白內障。 甲狀旁腺激素分泌過少 導致水...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性觀念偏差,年輕族群對於避孕觀念存有迷思!台灣婦產科醫學會公布「大一學生避孕閨密大調查」,結果發現,大一新生有性經驗比例達16%,其中僅7成2在性行為時會使用保險套,更有1成學生沒有做任何避孕措施,原因竟是一時「性」起,來不及避孕。醫師表示,避孕觀念錯誤,可能導致...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心臟病是國人第二號殺手,據衛福部統計,心臟病光在去年就奪走1萬9千多條命,平均每27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而造成心臟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急性心肌梗塞,依據近5年健保住院資料分析,急性心肌梗塞發生率,男性有上升趨勢,且發生率是女性的2.8倍以上;在年齡部分,4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