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燒燙傷口處理 注意兩大迷思

燒燙傷口處理 注意兩大迷思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陳俐臻報導)燒燙傷的水泡,該保留還是移除?傷口保持乾燥通風,比較容易好?根據醫師診間觀察發現,大部分燒燙傷患者認為水泡不需動它,等它自己脫皮即可,並讓傷口通風,不要悶著,會好的比較快,醫師表示這些都是錯誤觀念。 整形外科醫師歐冠彣說明,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大多趨向將水泡抽掉或整個移除。水泡怎麼來的?人體皮膚燒傷後,表皮與真皮分開,發炎使組織液趁虛而入,就形成水泡,水泡裡不只是水,含有大量的發炎物質及生長因子,保留水泡者的論點是,水泡留著可減少疼痛、感染,且其中有一些成分可以促進傷口生長及血管新生。 而支持水泡抽掉或移除者認為,水泡裡的發炎物質會阻礙傷口癒合、使燒傷深度加深,且大塊壞死的表皮只會形成細菌滋長的溫床。水泡有利有弊,非常小的水泡,可選擇留著,約一週它會自行吸收,但較大面積的水泡,建議須給醫護人員以「無菌技術」移除,之後敷料貼上去,疼痛度跟沒有移除水泡一樣,也不需天天換藥。 另外,歐冠彣呼籲,水泡移除後的傷口,第一要務就是保持傷口濕潤。就像土壤一樣,乾燥的沙漠絕對無法長出茂盛的植物,讓傷口保溼,表皮細胞移行的速度較快,進而縮短傷口癒合的時間。保濕,但又不能太濕,否則會有傷口浸潤影響癒合的問題,所以敷料需要定期更換,人工皮約兩天更換一次。 歐冠彣補充,留不留疤跟燒傷的深度有關,淺二度以上的傷口基本上都不太留疤,只要是在14天內癒合的燒傷傷口,都不太會留下疤痕。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2146

相關推薦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面對剛出生的小嬰兒,新手父母不免會感到緊張,尤其第1次替寶寶換尿布、餵奶、洗澡及穿衣等,往往會出現很多疑問。針對新生兒照護的6個常見問題,我們邀請專家一一解答,相信父母熟能生巧,更能從容地面對育兒大小事。   Q1:抱新生兒的正確方式?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英國知名製藥巨擘的免疫治療新藥本月在西班牙巴塞隆那的2019世界肺癌大會發表的第三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高惡性度的小細胞肺癌患者,接受免疫治療藥物治療可延長存活期達三個月。這個結果為該藥廠在競爭激烈的癌症免疫治療領域確立一席之地。免疫新藥結合化療 肺癌患者多活三個月該試驗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肢端肥大症是1種生長激素分泌過量的罕見疾病,起因於患者腦下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細胞出現增生或腫瘤所致,據流行病學統計,發生率為每百萬人口中每年新增3至4個新病例,台灣每年平均新增約60個新病例,平均發病年齡為40歲上下。   肢端肥大症會造成患者外貌逐漸改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吃降膽固醇藥傷身,我可以靠飲食、運動就好嗎?」這是許多高血脂患者的疑問。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祕書長黃柏勳指出,高血脂症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而極高風險族群,根據2019歐洲心臟學會最新治療指引,壞膽固醇數值越低越好。亞東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莊文博指出,民眾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