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牙齦腫脹.流血... 牙周病,還是口腔癌? 醫:如何區分有一「招」

牙齦腫脹.流血... 牙周病,還是口腔癌? 醫:如何區分有一「招」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牙齦腫脹、流血,不一定是牙周病,小心有可能是口腔癌!一名59歲擔任康復大巴司機的許先生,年紀輕就抽菸、偶爾喝酒應酬,但開完刀就把菸酒戒了,101年吃冰覺得牙齒酸軟,去檢查是牙周病,醫師幫我拔牙、照全口X光,發現牙齦怪怪的,切片發現是口腔癌,之後按照醫師安排接受開刀、化療跟電療,一直按時回診追蹤,到現在七年了都沒有再復發。
傷口二三週都不會好 當心是口腔癌
臺中榮民總醫院口腔顎面外科程稚盛主任表示,實際上這個齒齦腫瘤,是口腔癌的一種,口腔癌有很多種有舌癌、夾側黏膜癌,大概80%都是這二個部位。但是齒齦炎腫瘤和其他惡性腫瘤不太一樣,較容易跟口腔裡的牙周病,形成誤診的情形,因為早期的症狀都非常類似,沒辦法這麼容易區分,而且發生率不是很高。
程稚盛提醒病人要有警覺心,拔了牙之後,發現傷口二、三個星期都不會好,要趕快進一步做檢查,因為口腔癌病變,包括舌頭、夾側黏膜、牙齦的軟組織,在任何黏膜都可能會發生。
附著牙齦、齒槽骨 口腔癌進程發展快速
程稚盛進一步說明,因為口腔癌惡性腫瘤,是附著在牙齦跟牙齒周圍,尤其是在齒槽骨上面,在非常短的時間之內,相當容易進到齒槽骨裡面,從第一期口腔癌很快速的跳到第四期,也時常會有淋巴轉移的問題,尤其是早期症狀不易被發現,也會被忽略。
因此,程稚盛說,病人只要發現牙病的問題,怎麼接受了長期治療,還是遲遲沒有辦法好,建議患者最好早點尋求專業口腔顎面外科醫師,做進一步檢查,因為早期發現治療,才是治癒口腔癌的主要關鍵因素。

【延伸閱讀】

免疫療法搭化療 突破晚期肺癌治療困境

心房顫動患者難題 :如何預防血液凝結 又要緊急恢復凝血功能?

她21歲擊退思覺失調幻聽 每月一針助重拾精彩人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3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2021年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灣氣喘緩解用吸入劑(急救)使用與住院急診風險」的研究發現,氣喘患者一年使用超過3支「緩解用吸入劑」,急診住院風險會增加72%,死亡風險更高出9成1。然而,台灣約200萬氣喘人口中近16%過度依賴「緩解用吸入劑」,專家推估台灣有逾3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正值中年的陳先生(化名)是一名勞力工作者,長年需搬運重物上下樓梯,某天突然發覺,自己不僅上下樓梯時關節會痛,就連平時走路都覺膝蓋不適,就醫檢查後才發現是「退化性關節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臺北分院骨科主治醫師吳行正比喻,「關節軟骨就像輪胎,使用年限一長胎紋就容易磨平」...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本土確診人數首次單日突破萬例!國內染疫人數持續飆升,今(28)日突破萬人,指揮中心公布新增1萬1353例本土個案,再創歷史新高。但外界質疑,應有許多黑數,未來將出現所謂「校正回歸」,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坦言「確診數目是否低估,我們認為會有一些」。 ▲COVID-...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指揮中心4月25日宣布,縮短居家隔離天數為「3+4」,因倉促上路,民怨不斷,也讓各縣市承辦員每天有接不完的電話。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達歉意,他說,防疫期間每一樣動作都來得很快很急,對於任何單位壓力變大,「我們很抱歉」、「要怪就怪病毒吧」。 陳時中表示,如果「3...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