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現代人不敢說的隱疾 預防痔瘡從平日做起

現代人不敢說的隱疾 預防痔瘡從平日做起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翎娟報導】由於生活壓力與工作環境的因素,痔瘡已經常為現代人最常見的隱疾,尤其是20至50歲的人最容易發生,痔瘡是一種肛門內粘膜小血管、動靜脈交通、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所組成的肛門軟墊脫垂而出所形成。衛福部恆春旅遊醫院外科葉峻昇醫師表示,一般無症狀的痔瘡,不致於造成日常生活不適,可以不必特別治療,但若是症狀嚴重,如解便不易、肛門疼痛不舒服、解便出血量多或痔瘡脫垂無法復位而產生不適及不便時,則需即刻求診。

痔瘡有三種 久站久坐或長期便秘容易引發

葉峻昇醫師表示,痔瘡可分為內痔、外痔及混和痔三種,外痔在肛門處可以摸到腫塊,故較易察覺;而內痔則要依病患的症狀及檢查來確認診斷;混和痔則是同時合併有內痔及外痔。

痔瘡共同常有的症狀包括解便疼痛、解便帶血、解便時出現痔瘡脫垂、肛門搔癢感、便秘等症狀。而導致痔瘡的原因有長時間採坐姿、站姿的工作者、長期便秘、腹瀉的排便不順困擾者、解便時需極用力且時常如此者,此外,孕婦因懷孕,導致骨盆腔循環壓力增加,或是患有慢性咳嗽、攝護腺肥大、長期不當使用肛門軟便劑、灌腸劑者也有可能罹患痔瘡。

解便型態不正常需就醫 良好生活習慣為關鍵

醫師提醒,不要忽略身體發出的警告訊號,長期嚴重解便出血,除了會造成貧血的症狀之外,若併有長期解便型態不正常的現象,也有可能是大腸直腸癌引起,不可不慎!痔瘡的治療方式,輕度可使用軟便劑、痔瘡外用膏或栓劑及其他非手術如冷凍治療法、雷射療法等,而對於較嚴重程度的痔瘡就必須以外科手術方式治療。

葉峻昇醫師說明,平時就應預防痔瘡的產生,也要避免治療後再復發,減輕排便不適症狀,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同時也應保持心情的愉悅、規律的生活,且每日排便、定時定量進食、減少刺激性食物攝取、多食用高纖維食物、每日水份攝取達2500C.C至3000C.C,並配合適當的溫水坐浴,想擁有健康人生,應從平日做起。

【延伸閱讀】咬牙忍痛OUT! 戰勝類風濕性關節炎 做到這3件事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99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國內兒童齲齒、近視率居高不下,更有「蛀牙王國」、「近視王國」之稱!想要預防齲齒、近視,該怎麼做呢?專家強調,多刷牙、少用3C是根本之道,也要定期接受檢查,目前新北市提供兒童免費的眼睛、牙齒,以及窩溝封填、塗氟服務,家長趕緊把握機會。 看牙齒免掛號費 13萬兒童受惠 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連續七年蟬連國人十大癌症第一名的大腸癌,其中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是「吃」出來的!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營養師凃宜辰建議平時少吃油膩、多攝取纖維質。若是已檢查出罹患大腸癌,在治療前後可以遵守不同的飲食原則,保養照顧腸道,「腸」保健康! 術前8~10小時完全禁食 大腸癌手術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清明節到已至,除了掃墓祭祖外,自古以來就有吃潤餅的習俗。薄薄的潤餅皮搭配大量的蔬菜內餡,常會讓人覺得是熱量較低的輕食,但市售的潤餅可能暗藏著高油、高糖的「餡」阱! 自製健康潤餅6撇步 建議民眾可以購買潤餅皮回家包,不僅可以吃得健康美味,還能增添團聚的熱鬧氛圍。自製健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30歲女子最近準備結婚時,媽媽想起她小時候曾被診斷出先天性心臟病,當初原本要開刀治療,但因不捨女兒動刀加上身體並無異狀,因此作罷;日前做婚前健檢,以心臟超音波檢查,竟確診為第二型心室中膈缺損合併主動脈瓣逆流。 接受心導管關閉術 順利解決中膈缺損 這名女子主要是因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