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現代生活壓力大 人人都有可能需當自殺「守門人」

現代生活壓力大 人人都有可能需當自殺「守門人」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過去總說遠親不如近鄰,代表鄰居之間相互照顧、扶持,感情交流甚至比距離遠的親戚來的頻繁,但現在不只是住在隔壁的鄰居,甚至連住在一起的同住家人都不一定能互相熟稔,彼此對對方的生活不了解,更遑論內心更深處的負面情緒。在步調快速、壓力如山大的現代社會,任何人都可能有機會扮演到「守門人」的角色,如何及時注意到周邊親友發出的求救訊號,進而減少憾事一再發生,就要靠「一問、二應、三轉介」。

問:「主動關懷、積極傾聽」   

自殺行為是從「想法」到「行動」的漸進過程。在自殺行為出現之前,個案會透露某一形式的線索或警訊,可能以口語或行為的方式表現,也可由其所處狀態判斷。因此,當發現有自殺風險時,請認真嚴肅地看待警訊,並主動運用心情溫度計評估情緒困擾程度,用心傾聽所遭遇的困境,一旦確認個案具有自殺意圖,立即深入了解自殺危險度高低。要詢問一個人的自殺意念並不容易,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討論主題,成功機會可能更高一些。

詢問時可注意幾點,包含在隱密的地方進行詢問或談話,可讓個案較放心自在,也要注意不要打斷對方的情緒釋放,如果對方不願接受幫助或不願談論,請堅持下去,請記住「這可能是唯一一次可介入的機會」,如何開口?如何問?這些都是其次,重點是「要問」!

以下提供一些錯誤問法供參考,應盡量避免才不會變成火上加油,例如:

● 以半開玩笑的方式詢問「你該不會想要自殺吧?」、「不要跟我說你想自殺喔!」

●急著給建議或提供解決方法。

●發誓會保守秘密。

● 爭辯自殺是對是錯。

● 使自殺者增加罪惡感。

二應:「適當回應、支持陪伴」  

當人們說「對生活厭倦」、「沒有活下去的意義」時,這些說法常常會被聽的人否決,或甚至告訴他們其他更悲慘的例子。事實上,最重要的一步是要有效的聆聽他們的想法。因為伸出援手或傾聽本身就能減少自殺者的絕望感。詢問確定個案有自殺意圖後,守門人的任務即轉為適當回應與提供陪伴,同時,在回應的過程中,亦可評估個案是否需要進一步轉介或其他醫療協助。

(1)如何勸說個案繼續活下去並且接受幫助

● 平靜、開放、接納且不批判的態度將有助於與個案的溝通。

● 開放地討論失落、孤獨與無價值的感覺,使個案情緒起伏程度減緩。

● 積極專注傾聽個案遭遇的問題,嘗試了解他們的感受,提供情緒支持。

● 不要急著評斷個案的遭遇、處境或想法,你的傾聽與協助能夠重燃希望並產生改變。

● 「自殺」本身並不是問題,而是個案用來解決他所遭遇困境的方法,因此可試著找出自殺以外的處理方式。

● 提供個案任何形式的「希望」,並將焦點放在個人正面的力量。因此,我們可以思考「這個人在過去的人生當中是為什麼而生,現在活著的理由是什麼?」、「他的生活重心與目標為何?有沒有可以令他積極的人、事、物?」,再接著詢問他:「是否願意尋求協助?」「你是否願意答應在找到任何協助之前,不結束你的生命?」

(2)不適當的回應方式如下,仍應儘量避免

● 太常打斷他們說話或不停提問

● 顯露震驚或情緒激動

● 表達自己很忙

● 擺出恩賜的態度,好像自己願意傾聽對方就應該感激

● 做出突兀或含糊不清的評論

三轉介:「資源轉介,持續關懷」  

面對你想幫助的人,當他的問題已經超過你能處理的程度與範圍時,就是你幫個案找出適當的資源,進行資源連結的時候,就如同當我們的家人有生理疾病時,我們立即的反應是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而非自己試圖治療。因此,好的守門人不只被動的阻止自殺,也會主動積極協助轉介處理。且轉介後需持續的關懷個案,並再次評估個案的自殺風險,直至結案為止。

(1) 若有以下的情形就可嘗試進行轉介

● 心情溫度計分數偏高者,高於10分者建議尋求心理諮商,高於15分者建議諮詢精神專科醫師

● 懷疑可能具有潛在的精神疾病者

● 有自殺或自傷的身心問題

● 問題超過助人者的能力所及

● 社會資源或支持不足夠

(2)在協助個案進行轉介時,有以下的建議

● 向個案保證隱私之安全與尊重個案的意願,若個案有強烈自殺意念,務必強調轉介後由醫療團隊一起協助的重要性。

●依個案特性提供適切的資源或協助其轉介,如轉介至醫療院所,可評估個案平時就醫習慣,詢問是否有較習慣的就診醫療院所與固定的主治醫師。若原本已在精神科就醫,則建議繼續在原醫院治療,並鼓勵個案主動與醫師溝通心情溫度之變化。

●轉介個案就醫時,建議守門人可先以電話或其他方式告知被轉介的醫師有關個案的特殊情況,以加速個案的轉介與處理過程,並於事後向個案或受轉介對象暸解處理情況。


衛生福利部呼籲大眾,多關愛自己,也多關心周遭的人,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1925(依舊愛我),安心專線將24小時全年無休,持續陪伴,服務你和我。

文章來源:社團法人台灣自殺防治學會

【延伸閱讀】

你還ok嗎? 台大教授示警:自殺列青少年死因第二位

台大五天三人尋短 守護有自殺意念的親友三要點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3月22日至8月29日接種2劑疫苗感染新冠共有14人,當中13人接種2劑牛津AZ,與1人接種2劑莫德納;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強調,相較國際數據,台灣的發生率相對低很多。 ▲新冠疫苗接種2劑後感染統計。(圖/中央流行情指揮中心提供)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目前台灣已施打3款新冠疫苗,牛津AZ、莫德納、國產高端,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打完後副作用疲倦、肌肉痛、頭痛較常發生,發生率牛津AZ第1劑較高,莫德納則是第2劑較高,施打後無法工作國產高端機率最低。 ▲台灣接種新冠疫苗副作用比較。(圖/中央流行情指揮中心提供) 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醫師,上星期我媽媽被檢查出來有乳癌,所以我也想做個檢查。」門診時,經常有患者會很狐疑:「我還想問,為什麼我媽說她都沒有什麼不舒服,卻是得了癌症呢?一般人得乳癌,會怎樣的不舒服呢?」 雖然我們接下來會提到一些值得注意的乳癌症狀,但想先請大家了解,同樣是乳癌,不同患者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中報導】9月1日各級學校實體開學!家長除了擔心疫情,台中慈濟醫院小兒科醫師李宇正也提醒,最近因腸病毒就醫、住院的小病人呈現增加趨勢,提醒家長叮囑孩子戴口罩之外,也要正確洗手,萬一感染腸病毒,也要落實生病不上課,避免交叉感染。 夏季期間3級警戒 腸病毒案例幾乎加零 腸病毒往年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