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燈光可不可以打亮一點,那樣大家才可以看清楚我年輕的臉。"

這是一位104歲的老人,應邀到台北演講時的一句開場白。這位老人叫日野原重明,出生於1911年,是一位醫生,今年已經104歲。他把體檢引入日本,並經過20年努力,將糖尿病、高血壓等"成人病"一詞,改為"生活習慣病",喚起了百姓防未病的健康意識。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日野原重明在接受採訪。

作為知名暢銷書作家,他每年有超過100場演講,需要頻繁出國工作,但仍在104歲高齡時堅持每週抽一天時間給患者看病。他是一位風趣幽默、笑容純真的百歲老人,日野原說,自己其實沒有什麼特別的養生之道,也沒有吃特別的藥,忙起來也常熬夜,唯一可以誇的是堅持多年的生活習慣。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他長壽的生活習慣是怎樣的吧!

1. 人要好好活著

58歲那年,日野原搭飛機遭遇了劫機,被解救後平安生還,他便把接下來的人生看作別人賦予的,認為只有快樂地度過,才對得起別人的付出。

此後,他每天一睜開眼都會盡全力去活,什麼事都想嘗試,身體也開始更多地動起來。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2. 向所有偶然學習

"永遠做新的事,就永遠不會老。"這是他的一句名言。他在看過一本好書之後,就有了把它改編成音樂劇的想法,於是88歲時成了劇作家。

當他患肺結核臥床休養時,因為無聊在白紙上畫起五線譜,那一年便學會了作曲,並發現了音樂療法。去做從沒有做過的事,去認識新朋友,向世界張開手,珍惜有緣相逢的人事物。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3. 維持30歲的體重和腰圍

日野原重明從30歲至今一直維持著60公斤的體重(身高165公分)。他秘訣的頭一條就是健康飲食。日野原重明強調,每餐要比八分飽再少吃一點,而且要少吃甜食。盡量吃自然的食物,減輕內臟的負擔。

運動方面他從來不偷懶,堅持不搭電梯,走路常兩步並成一步,鍛煉腿部肌肉。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4. 擁抱夢想

他告訴我們,夢想從來不分年齡、不分階級,任何人都值得擁有,它可大可小,五花八門。比如,一個長壽夢,就要從每天的飲食、睡眠、運動等方面慢慢實現。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5. 勤用腦

老年人從事智力活動,能降低他們患上多種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老年癡呆症)的風險。長壽老人會像鍛煉身體一樣勤用腦,如打牌、做猜謎遊戲和閱讀。

靈活的大腦就像是身體的潤滑油,可以促進身體各個部件更靈活。因此建議老年人積極收穫新愛好,探險旅遊,或是去老年大學學習新知識。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日野原重明在畫畫。

6. 社交很豐富

美國馬里蘭州的一位名為傑特·凱伊的108歲老人,常參加教堂和社區組織的各種活動,"我總是在結交新朋友,老朋友也不會斷了來往"。

一項研究也發現,與沒有社會交往或交往很少的人相比,社交活動頻繁的人長壽可能性要高出50%。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7. 不怕出汗

美國疾控中心統計,與每週從事體力活動不到30分鐘的人相比,每週鍛煉約7個小時的人早亡風險會低40%。

老年人也一樣,不過不需要那麼賣力鍛煉,只要達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如堅持園藝勞動、跳舞、散步和太極拳等。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8. 知足常樂

老年醫學家對年齡在95-107歲之間的猶太人考察後發現,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對人生持有樂觀向上的態度,幽默感十足。"全美關注百歲老人項目"的創始人林恩·阿德勒認為,樂觀是長壽老人的精神支柱,他們從不輕言放棄,能很好地接受失敗和挑戰,笑對老齡化進程。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9. 會放鬆

慢性壓力會降低免疫系統的功能,引發心髒病、高血壓、肥胖症和糖尿病等。而長壽的老人一般都能控制住緊張和壓力的侵襲,避免與人爭論,保持冷靜,永遠懷著感恩的心態。

建議老年人多記日記、與親朋好友交談和從事能讓身心放鬆的運動,有助於延長壽命,比如說瑜伽、深呼吸、冥想。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10. 其實,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不要閒下來。很多退休後的老人因為不適應突然清閒下來的生活,經常會感到不安,大腦中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做什麼,也沒有計劃,這種不確定性會影響身心健康。

大腦就像上滿弦的鬧鐘,突然停下來反而會出故障,最好每天不緊不慢地運轉著,活著也有奔頭。你說呢?

現在學起來還不晚,老醫生就靠「這10招」活了一世紀,第三點太厲害了

不怕老、不怕死,才能活出光彩,這正是日野原重明用100多年生命教我們的事。

 

via-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南市雖未直接受到瑪莉亞颱風侵襲,但卻受到颱風導致的氣流影響自7月12日開始有降雨情形,導致社區環境中產生眾多積水容器及積水點,臺南市政府登革熱防治中心籲請民眾於降雨停止後,立即「巡、倒、清、刷」清除積水容器,避免因積水導致孳生病媒蚊。氣侯適合病媒蚊繁殖 速清除積水容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大暑」節氣即將到來,氣溫屢創高溫,在炎炎夏日中,最容易發生中暑或是熱感冒。中醫師提醒,容易中暑或是熱感冒的民眾,夏天可以多飲用「生脈飲」來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此方是中醫提神解暑的妙方。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宛容指出,暑邪有三個特點,1. 暑性炎熱,故暑邪...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炎炎夏日,短褲、短裙紛紛出籠,但頭一往下看,腿上卻出現青紫色的血絲,甚至還有明顯的青筋,只好臨陣換上長裙、長褲以遮擋雙腿;不少人會有靜脈曲張的困擾,嚴重時甚至還會皮膚潰爛,靜脈曲張可以藉由哪些方式改善呢?靜脈曲張多發生在下肢 淺層靜脈血液逆流所致 門諾醫院心臟外科黃振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