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翻攝自今日頭條,下同)

女人到了一定的年齡,隨著容顏的衰老,就如一朵花一樣,7歲之前是花骨朵,14-35歲時是綻開的鮮花,是女人生命最旺盛時期,體內富有的活力。到了35歲的時候,鮮花慢慢的進入凋謝時期。

這是變成“ 黃臉婆 ”的過程,正是由於脾胃的關係,在黃帝內經的《素問.上古天真論》中關於人之生、長、壯、老、已的生理過程的論述,講述到“女子二七天癸至...... 五七陽明衰,面始焦,發始墮 ”。就是說女性到了35歲左右的時候,其陽明經脈的氣血開始虛衰,於是面部也就開始失去紅潤明秀之容,代之的是面部開始焦悴蒼老,失去光澤。

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中醫認為脾與胃相表裡,互為陰陽,脾屬陰、胃屬陽,脾為裡、胃為表。由於生理功能發生變化,經脈的氣血虧損,脾胃的陰陽也就失調,一則會導致體內氣血不足,二則會運化功能障礙引起體內水濕過度積聚。因為脾屬土主黃色,所以脾胃病態就會在面部顯現出黃色。也就是說女人變成“黃臉婆”一方面是自然規律,另一方面也是陰陽失調的表現。

中醫艾灸的老師經常講述:使用補母洩子,抑強扶弱的辦法來調理陰陽。也就是說造成女人黃臉婆的原因是脾胃表裡失調引起,脾和胃是相表裡的。引起表裡不和的主要原因是痰濕造成,脾土運化水濕,喜燥惡濕,當代謝功能失調了,脾被濕所困,就會出現乏困,體沉、腹脹,有時大便塘稀,有時大便乾結,腸道功能紊亂。

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將生的一方稱為“母”,被生一方稱為“子”,肺和大腸相表裡,肺和大腸在中醫五行里都屬金,肺為陰,大腸為陽,故 ​​此,人先衰是陽經。腹瀉,大便乾結,都是陽先衰。大腸是傳遞糟粕,輸送大便,腸道功能失調後,腹瀉時,出現手腳冰涼,四肢厥冷。出現大便乾結時,五心煩熱,心煩意亂,大腸濕熱津液虧虛,有的女性會引起輸卵管被宿便壓迫,不能蠕動,而引起輸卵管堵塞、水腫等慢性炎症。長而久之面色萎黃,無光澤,而且很容長斑。

很多女性為了保住青春的容顏。使用各種化妝品,服用排毒清腸的中藥。腸道長期被大量的寒涼藥物麻醉,依然還是便秘。臉部被高檔的化學藥劑長期浸泡,垃圾沉浸在毛孔裡堵塞,面部黧黑,長斑是一塊一塊的。

對於這些情況 ​​那該如何艾灸調理呢?中醫艾灸的老師認為:使用艾灸調理這方面的情況,主要是平衡一下體內陰陽就可,沒那麼複雜去清腸,沒有必要使用高檔的化妝品,內臟的氣機遲鈍了,只要每天使用艾灸調理一下,就很好了。

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有句古話:綢緞蓋雞籠。面子好看,裡面是臭氣熏天。

要使臉上顏色好,堅持艾灸調理陰陽平衡的”豐隆穴、章門穴、天樞穴“。淡化臉部的斑添加灸”蠡溝穴“。

1.豐隆穴

豐隆穴系足陽明胃經的絡穴,足陽明經多氣多血,氣血於本穴會聚而隆起,肉漸豐厚,故名之。有燥濕健脾,調理痰濕的作用。

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2.章門穴

章門穴,隸屬於足厥陰肝經;此穴為臟會穴,統治五臟疾病:對消化不良,腹痛腹脹,腸炎泄瀉,肝炎黃疸,肝脾腫大,煩熱氣短,胸悶肢倦很有效。

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3.天樞穴

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在肚臍兩側;主治腹脹腸鳴,繞臍痛,便秘,泄瀉,痢疾,月經不調。

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4.蠡溝穴

蠡溝穴是足厥陰肝經的穴位,是絡穴,在小腿內側,主治月經不調,赤白帶下,陰挺,陰癢,疝氣等。

不用再買昂貴的化妝品,只要做「這件事」,讓你輕鬆告別黃臉婆!

每個穴位每天艾灸20分鐘,長期堅持艾灸,能通條大便,去掉面色萎黃,身體上皮膚黃,淡化臉部。

堅持艾灸一個月後,拉出的大便氣味就像羊身體上的羶味,有的人大便上有沾沾的象膿一樣的白粘膜。排除這樣的氣味大約需要7—10天左右,以後每天早上5—7點鐘能準時有便意。還有一個表現是經期排毒,月經來時量多,大約5—7天可以乾淨,乾淨後陰道有一股腥臭味,3—5天后氣味消失,這些都是排毒的反應。

via-今日頭條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新北報導】現年40歲的阿財,曾跟著媽媽遠赴南半球生活,30歲那年起,阿財發覺無法控制自己的想法,甚至總覺得有祕密的特務組織企圖傷害他,他忍不住大吼大叫,驚動鄰居報警將他送醫。家人起初以為是「卡到陰」而求神問卜,但送醫後確診為思覺失調症。   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根據中央研究院的研究顯示,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的盛行率,在台灣兒童間高達5至7%,以往被認定為與遺傳有關的病症,如今卻與過敏、貧血、免疫球蛋白較高等有相當程度的關係,也就是說孩童的過敏症狀其實與過動呈正相關。   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過敏一直...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參加選舉造勢時,發現臉歪一邊、眼睛無法閉起來而就醫,判斷為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感染,引起顏面神經暫時麻痺。經治療休息後已返回行政院上班。北市聯醫和平婦幼神經內科王培軒醫師接受「健康醫療網」專訪時表示,像是天氣變冷、感冒及熬夜,一旦扺抗力變差,不分男女老少都...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全台灣有超過150萬的糖尿病患者,而根據資料統計,有45%患者飲食控制認知錯誤,台灣營養學會營養師鄭師嘉表示,許多糖尿病患者需進行少鹽、少糖、少油等飲食限制,而為了有效控制血糖,試圖依靠飢餓療法等極端方式,不但無法有效控糖,反而容易使血糖範圍飄移、熱量不足造成身體機能失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