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蘇貞昌「顏面神經麻痺」 醫:與「中風」差別一招分辨

蘇貞昌「顏面神經麻痺」 醫:與「中風」差別一招分辨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參加選舉造勢時,發現臉歪一邊、眼睛無法閉起來而就醫,判斷為過度勞累導致病毒感染,引起顏面神經暫時麻痺。經治療休息後已返回行政院上班。北市聯醫和平婦幼神經內科王培軒醫師接受「健康醫療網」專訪時表示,像是天氣變冷、感冒及熬夜,一旦扺抗力變差,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能會罹患顏面神經麻痺。
醫一招分辨與中風差別 看是否能舉起雙手

顏面神經麻痺又分為「中樞型」及「周邊型」2大類,王培軒醫師指出,腦血管栓塞引起的中風屬於中樞型,而周邊型則是典型的顏面神經麻痺,又稱「貝爾氏麻痺」,最常見的原因為病毒感染,佔8~9成。最簡單辨別兩者之間的差別,就是中風患者雙手無法平舉,而顏面神經麻痺者則是能夠舉起雙手。
天冷、感冒又過勞 扺抗力差當心顏面神經麻痺
王培軒醫師說明,當人體免疫力下降、長期熬夜、過度疲累時,容易引起病毒感染,而攻擊神經造成顏面神經麻痺。神經如同電線具傳導功能,受到感染發炎後,會失去掌控臉部肌肉的能力;症狀為單側臉部動作失去功能,沒辦法協調做出喜怒哀樂表情。例如會臉歪嘴斜、半臉麻木遲鈍、眼睛及嘴巴閉不攏、白天容易流淚、有的人還會耳痛等。

口服類固醇及維他命B 最慢三個月恢復
王培軒醫師表示,透過神經傳導可確診,是否為顏面神經麻痺,大約7~10天檢測最準確。顏面神經麻痺的急性期,通常會給予病患口服的類固醇及維他命B,來改善症狀、恢復神經,最快7到14天二週就會好轉,慢則大約三個月的時間,才會慢慢完全恢復。
勿過度勞累注意保暖 若半邊臉部麻痺趕緊就醫
近期天氣變化大,王培軒醫師提醒民眾,還是要多注意生活作息規律、不要有過多的壓力疲憊,並且注意保暖,就不需過度擔心。至於感冒時,只要照醫師的指示正常注意即可。他也建議,若發生顏面神經麻痺一定要找神經科醫師診治,才能夠做最妥善的處置及治療。

【延伸閱讀】

抽脂後不穿塑身衣 車展女模慘成凹凸不平橘皮腿

高麗人蔘可進補 專家教你如何選

持續「低血糖」吃不飽 恐是神經內分泌腫瘤惹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2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放暑假 超過半數青少年覺得孤單青少年最期待暑假生活,家中孩子是否作息大亂,整日掛在網上?小心,這樣的孩子易陷入孤獨與憂鬱中!根據一篇2016年7月發表於英國《獨立報》,由OnePoll機構以2,000名13~17歲青少年進行的調查指出,超過一半的青少年在暑假期間覺得孤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骨質疏鬆症已然成為全球第二大流行病,除了銀髮族是脊椎壓迫性骨折好發的高危險群外,急性的外力傷害,如碰撞、摔倒或高處跌落也都有可能讓強健的骨骼受到強大外力損害而衍生神經痛,輕者呈現背部異常疼痛的症狀引發駝背,嚴重恐導致下半身癱瘓。第一時間未治療容易演變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嘉義縣的六腳鄉、義竹鄉,曾有「C肝村」之稱;由肝基會推動衛生局、醫院的三角合作模式,從C肝篩檢、轉介到治療,接受干擾素治療率高達30%,高於全球一倍之多。走遍164個鄉鎮 免費肝炎篩檢肝基會20多年來,走遍全台164個鄉鎮,進行大規模免費肝炎篩檢。肝基會執行長楊培銘表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許太太和小孩因為車禍受傷,被送到某家醫院急診,檢傷護理師先安排小孩接受治療,許太太的先生趕到急診時,因為不滿護理師只讓許太太坐在輪椅上且未馬上處理傷口,開始大聲叫囂,口出惡言辱罵護理師,並怒摔電腦螢幕。現場護理師立刻啟動院內求救通報,駐衛警察到場後發現局面可能有擴大趨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