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吃蔬菜可達到保健作用

大家都知道,保健是大家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如何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也是大家再找的答案,那麼蔬菜中的營養可以保健嗎?生吃蔬菜的高營養對於保健的作用強嗎?一起了解下吧。

生吃蔬菜營養保健作用

專家建議可用下列方法生食蔬菜,堅持每天飲用自製的新鮮蔬菜汁。將新鮮蔬菜涼拌,可酌情加醋,少放鹽。

按中國人的習慣是將大多數蔬菜烹製後食用,而在西方飲食中,大多蔬菜都是生食的。從營養和保健的角度出發,蔬菜以生食為好。

蔬菜生食的益處是最大限度地保留蔬菜中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蔬菜中的維生素、胡蘿蔔素以及揮髮油,都可激發抵抗力,提高免疫細胞的吞噬功能。

生食蔬菜能抗癌。許多蔬菜中都含有一種干擾素誘髮劑,它可刺激人體正常細胞產生干擾素,進而產生一種抗病毒蛋白,而這種功能只有在生食的前提下才能實現。抗病毒蛋白能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又能有效調節機體免疫力,激活巨噬細胞,從而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例如,蘿蔔就含有乾擾素誘髮劑。具體生食方法是每天吃15克,要細嚼慢嚥,每天1次,長期堅持。為牙齒咀嚼提供良好機會。

生食蔬菜有助於口腔及牙齒的保健。充分咀嚼能刺激唾液的分泌,幫助食物消化,同時還能增強口腔的自潔作用,這對老年人口腔保健十分重要。

對多種疾病有治療或輔助治療作用。大量實踐證明“生食療法”對失眠、精神不振、記憶力減退、高血壓、眼底出血等症有益。每日清晨空腹吃新鮮番茄1個-2個,對心腦疾病患者有輔助療效;咽喉腫者,可嚼食青橄欖或青蘿蔔等。

專家建議可用下列方法生食蔬菜,堅持每天飲用自製的新鮮蔬菜汁。將新鮮蔬菜涼拌,可酌情加醋,少放鹽。胡蘿蔔、包心菜、甜菜、花菜等,可通過絞碎、發酵產生活性酶後再食用。蔬菜熟食的好處在於有利於胡蘿蔔素的吸收。

深綠色和黃色蔬菜富含胡蘿蔔,以熟食為好。對於許多富含胡蘿蔔素的蔬菜來說,油炒或在肉湯中煮食,會顯著地提高胡蘿蔔素的吸收利用率。熟食能大大減少蔬菜體積,使人在一餐中很容易攝入300克左右的蔬菜。如果生食,會因蔬菜體積太大,口味差,一日攝入的蔬菜量很難達到標準,從而限制了營養素的供給。應當看到,蔬菜熟食維生素C雖易被破壞,但蔬菜還有比較穩定的其它營養素(如鈣、鐵等)和大量膳食纖維,這些不會因加熱而損失。胡蘿蔔素、維生素B2等在一般烹調中損失率也較低,這些重要的營養素烹調後,仍然能對人體健康發揮作用。

蔬菜在種植過程中,由於水土、環境的污染,不同程度地受到農藥、化肥的侵害,有毒物的污染在所難免。而蔬菜經過加熱烹調後食用,在衛生方面的優勢不言而喻,這對身體健康有利。

鮮菜中所含的維生素C、葉酸以及具有抗病毒、抗癌效應的生物活性物質,在加熱中易被破壞,在熟食中,為了保護營養素,消滅致病​​菌,應按“高溫短時”的原則進行。起鍋前再加鹽,減少菜汁的流失,熟食中加入少量醋或番茄塊,都可提高維生素C的保存率。

不論生食、熟食,都要注意衛生,盡快食用。現實生活中,不少人特別是老年人喜歡趕在農貿市場落市之前,買大堆便宜菜,存在家裡吃上三五天,致使原來新鮮的蔬菜日趨枯萎,直到發黃。他們也知道這類菜不宜多食,但又捨不得扔掉。殊不知,經常食用這類菜不但營養差,還會危及健康。這是因為蔬菜當中含有一種硝酸鹽物質,其本身雖無毒,但經一段時間儲存後,硝酸鹽極易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與人體內某些蛋白物質結合後,易導致人體正常細胞癌變,從而給人體健康帶來危害。

因此,建議買菜時不要一買一大堆,以準備一二天的量為宜。這樣既可防止在儲存過程中產生致癌物質,也可最大限度地防止營養流失。

保健需要長期堅持,努力做好保健工作,確保營養的攝入,多了解保健常識,對保健能更加全面的了解,希望以上的介紹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

【NOW健康葉立斌/台北報導】年底將迎接聖誕、跨年假期以及農曆春節,而冬季是疫情高峰,歐美現已受到第4波疫情的挑戰。下週一(11月29日)將是本次二級警戒的截止日,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本週末前將說明新的措施,但因應春節專案,預料延續二級警戒,不降級。 有專家認為,未來可研議國外的疫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2)日表示,今(22)日為0本土與死亡病例,皆完整接種2劑同廠牌疫苗。而在上週加開的第14輪疫苗混打時間,直到24日皆可混打。有關前2天週末混打狀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目前未接獲混打造成的不良反應通報。 莊人祥說明,從20日開始第14...

閱讀詳情 »

【NOW健康葉立斌/台北報導】桃園一家超商發生一名店員勸告顧客戴口罩,因而被刺傷身亡的不幸意外。指揮中心在下午記者會時宣布,未來營業場所將以公告或廣播來提醒顧客配戴口罩,避免店員與當事人太近距離的勸告。 事件發生於桃園市龜山區一處超商,凌晨有一名男子進入超商,卻未戴口罩。店員口頭提醒戴口罩,該男子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2歲的黃先生數年來在雙側腋下、鼠蹊及臀部等部位反覆出現一顆顆紅腫疼痛的皮膚結節,最初以為是身體清潔沒做好導致局部細菌感染,吃抗生素治療會改善一陣子,但一段時間後又會再度復發。時間一長,發病處的皮膚漸漸形成一塊塊堅硬的疤痕組織,甚至不斷流出有味道的膿水,他四處求醫,皆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