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生活緊湊忙碌 壓力難釋放?心理師教你「真放鬆」

生活緊湊忙碌 壓力難釋放?心理師教你「真放鬆」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現代人忙碌的生活,工作上的壓力,人際上的困擾,汲汲營營於生計,都成為壓力的來源。壓力,如果是正向的壓力,處理的好就會變成一種動力,產生生命的活力。可是,如果這個壓力持續存在,沒有辦法得到紓解,就會影響到健康。我們的壓力,有的來自工作、人際,有的來自生活上的改變。

有研究指出,如果連續兩年內,一直處於高度壓力狀態的人,很容易會罹患癌症,因為整個免疫系統都出了問題。歸納出幾個壓力最大的指數,不外乎是「配偶死亡、離異、親人死亡、失業、轉換工作、參加重大考試、搬遷新居、家有新生兒…等等。」如果在一個月中,家中同時發生了很多件改變的事件,對這個人或家庭,就會帶來很大的壓力。然而,心理機能調節不過來時,就容易產生壓力的症候群,例如:緊張、焦慮、哀慟、憤怒、憂鬱。

現代人很難避免壓力,但是如何因應壓力,過一個輕鬆又愜意的人生呢?

首先,要懂得調節壓力,有幾點需要注意的:

一、先調節呼吸

臨床上發現幾個方法很有效,呼吸可以影響腦波的頻率,腦波的頻率可以影響心跳的速度,心跳的速度又可以影響肌肉鬆緊度。也就是說,當你轉換呼吸方式的時候,肌肉和情緒緊緊繃的狀態都會獲得改變。應用腹式呼吸法最能立即改善緊張與紓壓。

二、要學習管理自己的時間

事情不要堆積到最後才做。善於時間管理,按部就班排程,可以減輕很多的壓力與負擔。有效的時間管理,如下所述:

1.列出所有工作。

2.列出優先順序。

3.排出日程表,善用自己的生理時鐘特性。你會比較安心不會緊張,也可以克服拖延的習性。

4. 適當的休息提升效率:把休息排入時間表。

三、 要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

1. 營養,吃健康天然完整的食物,不要吃高壓力的食物,要吃最重要的食物,蔬菜、水果、五穀雜糧 。簡單完整全穀物及新鮮的蔬果可以減輕壓力。喝水也可以減輕壓力,喝好水可以釋放壓力。

2. 運動:運動可以釋放壓力。

(1)有氧運動:持續一段時間內,需要消耗高濃度氧氣的能量式活動,例如:慢跑、騎單車、游泳,這類運動需要大量氧氣而且有效燃燒脂肪酸及葡萄糖。

(2)低密度運動:不激烈或時間不長,但可產生訓練效果,可增加肌肉韌度、強度及關節或活動力,但對生理功能沒有太大幫助,例如:散步、柔軟操、拉身操、太極拳、八段錦等肌肉等張運動、肌肉等長運動。

3. 睡眠:睡眠是非常好的方法。但是,現代人普遍睡不好覺,睡眠品質越好,壓力釋放的速度越快。可是不要等全身非常累了再去睡,很容易睡不著;很累還睡不好,表示肝已經嚴重受損。一般人壓力大,會睡不著;因為壓力大,令人焦慮,焦慮就容易影響我們的睡眠。因此,要盡力減少它的影響。例如:在睡覺前先做一些認知的調整,告訴自己:「我再怎麼想也沒有幫助,我就休息。」不要要求自己一定要睡著,休息就好了;休息也可達到類似睡眠的功能。

4. 適當的休息:休息和睡眠不同,休息是脫離原來的工作,轉換一個場景休息的時候,找時間做腹式呼吸,透過呼吸或散步來放鬆。

5. 規律的生活作息:

規律的作息和睡好覺息息相關,當我們每天早上太陽升起時起床,日光照射到身體的那一刻,就啟動松果體,也就決定夜晚時間,我們會想睡覺。規律的作息是可以紓壓的。

6. 曬太陽,聖經上常講到,日光有治療的功效。很多憂鬱症患者都不愛曬太陽,平常多曬太陽,身體的抗體會增加。

四、 建立社會支持與健康的社群網絡

(一)情緒的支持:包含了同理、關心與在乎,在壓力下時,能感到舒適、安心、被愛以及有歸屬感。

(二)尊重的支持:表達對人的正向關懷以及鼓勵,這類支持能建立個人的自我價值感、勝任感以及被尊重感。有些人可以提供你情緒的支持、尊重的支持,這很重要,只有很少數人可以做得到。他表達的是對一個人正向關懷跟肯定,這樣子能夠建立一個人的價值感,讓人感到被尊重。得到相處和諧的人的情感支持與回饋可以幫助紓解壓力 

五、 還有這些方法

做放鬆訓練、生理回饋、冥想、催眠、瑜伽、靜坐,祈禱,參加讀經班或從事宗教活動,按摩、岩盤浴、泡腳、泡澡、泡湯、旅行、爬山、郊遊等等,這些都會讓你紓解壓力。

以上幾個要點,都是可以讓你輕鬆過生活的方法,但是重要還是要回歸到你的內心,是不是可以放輕鬆?其實我們都知道,只要無欲無求就是最輕鬆的狀態。認知功能上,自己就要常常自我調整,不重要的事,就讓它過去了,另外,學著內心自我對話,對自己多說正能量的話語,把標準放低才能讓自己及他人都變得輕鬆。

文/諮商心理師呂佳珍

文章來源:如何放鬆過生活?你只需要這樣做!

【延伸閱讀】

疫情下家庭暴力恐增加 臨床心理師5招助放鬆情緒

疫情升溫引焦慮 專家教你放鬆找回生活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34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家庭長期照顧者心身耗竭容易引發衝突,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提醒家人,宜多給家庭照顧者實質支持與喘息空間,並應尋求各類資源,協助照顧者,避免心力交瘁,讓愛與照顧得以延續。負面情緒越積越滿日前高雄發生五十多歲照顧者哥哥,殺死五十多歲慢性精神病患妹妹,還將她的頭砍下的事件,衛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腦部廔管會造成腦出血致命疾病,傳統栓塞治療可能增加腦血流停止、或出血等後遺症;北榮利用定量血管攝影技術,精準估算腦血流淤積程度,手術採用微創導管,過程不需開腦、鼠蹊部傷口僅2mm,成功治療51位腦部廔管病患,且沒有任何後遺症,成果已發表於《美國神經放射科期刊》、《放射科...

閱讀詳情 »

(醫美時尚 No.122) 撰文/陳世棟.整理/高芷瑩 最近有位年輕的求美者到來求助,她的主訴是抽脂後皮膚有凹凸不平和鬆弛的狀況,雖然塑身衣穿了六個月,皮膚依舊是鬆弛的,而且有些地方是明顯的凹凸不平,這讓她十分困擾。本來就不胖的她,是想透過體雕手術能夠有更纖細的大腿,可是結果並不是她想像的,她的腿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很多人就是忙碌一輩子,努力賺錢把孩子養大,可是錯誤的生活習慣以及沒有去注意自己身體的情形,同時也把腫瘤養大了,等到孩子養大了要回來奉養父母的時候,長輩卻倒下來了。東港安泰醫院放射腫瘤科許義勇主任提醒大家,定期的癌症篩檢、保持正常生活習慣以及體重控制,都能夠預防癌症侵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