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甩開疫情焦慮情緒 走向正循環使用「三個它」 

甩開疫情焦慮情緒 走向正循環使用「三個它」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成為最近兩個月最被大家所關注的話題。新型冠狀病毒是大眾不認識也不熟悉的病毒,但傳染力非常強大,對全球造成極大的壓力。防疫的相關商品紛紛造成大缺貨,金融市場也大受影響,金融投資大師巴菲特說:「這是他花了 89 年才經歷到的市場恐慌」。這個百年一見的災難衝擊民眾的心靈,這種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正是焦慮與恐慌的來源。
情緒以想法來餵養 教它不要怕它

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許嘉宏表示,擔憂疫情的想法引發焦慮情緒,而焦慮情緒又引發負面想法,負面想法進一步引發恐慌情緒。這種「想法與情緒」迴圈正是在面對不確定情況下,引發恐慌情緒的主要原因。情緒需要想法來餵養,越餵養越壯大,尤其本來個性較比較容易焦慮的人,更是容易在不確定感下觸發越想越可怕的焦慮迴圈。面對這種恐慌情緒,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覺察它(身體感受)可能是身體感受躁動、胸悶,或是覺得鬱悶、焦躁

2.看到它(想法蔓延) 不再沉浸在疫情變化的預測或想像中,因為過去沒有人有經驗,預測跟想像都可能不是事實,只需「把想法當成只是一個想法」,不隨想像起舞,無端的想像會帶出更多焦慮。

3.改變它(聚焦他處取代想法) 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更平靜的事,也可以嘗試注意呼吸過程的每一瞬間,取代餵養負面想法給情緒,沒有材火的情緒自然起不了反應。

以上3個過程其實不難,但是你要嘗試開始練習,去改變「想法與情緒」迴圈之間舊有的習慣性。
「正念減壓療法」 避免情緒被淹沒

新冠肺炎不會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讓人心慌亂的事件,我們對世間的災難有時真的無能為力,但正如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卡巴金說所說:「生命的本質是苦樂交融的過程,即使在最艱困的環境中,我們仍可以跟所有層面的自己和平共處」。如何跟自己和平共處,避免讓情緒淹沒自己,才能有機會用善巧有智慧的方式回應新冠肺炎帶來的壓力。

【延伸閱讀】

糖友控糖免慌張! 基層診所助你有疫無異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 醫美產業逆勢增長原因揭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鍾先生長年受巴金森氏症所苦,規律服用藥物已有六、七年之久,一天服藥高達五、六次,藥物種類亦達數種。近一年開始會出現所謂「斷電」的藥效中斷現象,藥效持續時間僅二到三小時,之後就必須忍受四肢僵硬,右側肢體抖動,以及步態困難的症狀,這樣的情形會持續到下一次服用藥物的時間。他接受「雙側視丘下核深腦刺激手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日前有外媒報導,孩子在2歲時的詞彙量,可窺見未來成就。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美國賓州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和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指出,幼兒早期發展是奠定日後教育程度、社會地位等的重要時期。 研究中也提到,嬰幼兒每天都在學習,模仿家人的動作、說話語氣等等,詞彙量就是這樣...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yl1001) 蔥具有利肺通陽、發汗解表、通乳止血、定痛療傷的功效,用於痢疾、腹疼痛、關節炎、便秘等症。蔥有一種獨特的香辣味,來源於揮發硫化物一蔥素,能刺激唾液和胃液分泌,增進食慾。蔥所含的蘋果酸和磷酸糖能興奮神經、改善促進循環,解表清熱。常吃蔥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