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甩開疫情焦慮情緒 走向正循環使用「三個它」 

甩開疫情焦慮情緒 走向正循環使用「三個它」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成為最近兩個月最被大家所關注的話題。新型冠狀病毒是大眾不認識也不熟悉的病毒,但傳染力非常強大,對全球造成極大的壓力。防疫的相關商品紛紛造成大缺貨,金融市場也大受影響,金融投資大師巴菲特說:「這是他花了 89 年才經歷到的市場恐慌」。這個百年一見的災難衝擊民眾的心靈,這種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正是焦慮與恐慌的來源。
情緒以想法來餵養 教它不要怕它

草屯療養院臨床心理師許嘉宏表示,擔憂疫情的想法引發焦慮情緒,而焦慮情緒又引發負面想法,負面想法進一步引發恐慌情緒。這種「想法與情緒」迴圈正是在面對不確定情況下,引發恐慌情緒的主要原因。情緒需要想法來餵養,越餵養越壯大,尤其本來個性較比較容易焦慮的人,更是容易在不確定感下觸發越想越可怕的焦慮迴圈。面對這種恐慌情緒,你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覺察它(身體感受)可能是身體感受躁動、胸悶,或是覺得鬱悶、焦躁

2.看到它(想法蔓延) 不再沉浸在疫情變化的預測或想像中,因為過去沒有人有經驗,預測跟想像都可能不是事實,只需「把想法當成只是一個想法」,不隨想像起舞,無端的想像會帶出更多焦慮。

3.改變它(聚焦他處取代想法) 可以做一些讓自己更平靜的事,也可以嘗試注意呼吸過程的每一瞬間,取代餵養負面想法給情緒,沒有材火的情緒自然起不了反應。

以上3個過程其實不難,但是你要嘗試開始練習,去改變「想法與情緒」迴圈之間舊有的習慣性。
「正念減壓療法」 避免情緒被淹沒

新冠肺炎不會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讓人心慌亂的事件,我們對世間的災難有時真的無能為力,但正如正念減壓療法創始人喬卡巴金說所說:「生命的本質是苦樂交融的過程,即使在最艱困的環境中,我們仍可以跟所有層面的自己和平共處」。如何跟自己和平共處,避免讓情緒淹沒自己,才能有機會用善巧有智慧的方式回應新冠肺炎帶來的壓力。

【延伸閱讀】

糖友控糖免慌張! 基層診所助你有疫無異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 醫美產業逆勢增長原因揭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久咳不癒別輕忽,小心是甲狀腺跑到肺臟惹禍!日前1名70歲老翁是老菸槍,因久咳不癒且有氣喘求醫,經X光檢查後發現,竟然是本該在頸部的甲狀腺組織跑至肺臟,確診為國內首例罕見的「肺內異位性甲狀腺」。由於此病無明顯症狀難察覺,長期恐擔心惡化癌變為甲狀腺癌,就必需予以手術切除。 70歲老翁久咳不癒,經X光檢查...

閱讀詳情 »

為了保護地球生態及環境,為下一代留下美好未來,近年來政府積極推廣減少一次性塑膠產品的重要性,而消費者及商家更也響應這一股「不塑旋風」,運動時自備水壺,上班族使用保鮮盒帶便當,早晨帶著自己的咖啡杯來杯香醇咖啡,不只是環保,更是時尚新潮流。 以提供安全、環保用品為志向,積極為消費者健康把關的保鮮盒領導品...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68歲的林先生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平時規則使用藥物控制,並固定回診追蹤。然而近半年前,親友發現他脖子左邊有一硬塊,但因無任何不適,不以為意。然而脖子的腫塊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愈來愈大,連聲音也開始變得沙啞,才驚覺事態嚴重而就醫。檢查確診為甲狀腺乳突癌併雙側側頸淋巴結轉移,接...

閱讀詳情 »

每個人應該都曾有便秘過. 排便不順到日積月累久了... 真的會造成身體負擔的.. 由其在腸子裡的角落裡的最深處卡卡角.. 可怕的宿便...可是不容怱視的呢!...... 最近小花兒的客人推薦了好東西.. 知道花兒最近在雕塑身材需要好的代謝.... 好運"益酵寶~ 益生菌+酵素雙酵合一,一盒有15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