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甲狀腺亢進有哪些症狀? 醫師教你一次搞懂

  29歲的蘇小姐最近幾個月體重忽然暴瘦10公斤,同時還伴有心悸、失眠、脾氣暴躁、呼吸微喘、大便次數增加、怕熱、手抖及脖子腫大等現象;另1名35歲李先生,最近常心悸且食慾大增,某天早上起床突然發現雙腳虛弱無力,在家人陪同下就醫,2名案例經醫師檢查,確診都罹患甲狀腺機能亢進。

  奇美醫學中心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葉美成說明,甲狀腺是內分泌器官,像蝴蝶形狀包覆在脖子氣管的前方,分泌的甲狀腺素掌管全身新陳代謝,包括皮膚、心臟、肌肉、眼睛、骨骼及精神情緒等器官功能。

  甲狀腺機能亢進是甲狀腺荷爾蒙過多所致,女男比例是5比1,原因有好幾種,最常見的是葛瑞夫茲氏病,屬於自體免疫問題,身體會製造出抗體刺激甲狀腺,導致製造過多甲狀腺素。常見的症狀有:心跳變快、心悸、手抖、怕熱、失眠、脾氣暴躁、呼吸喘、大便次數增加、腹瀉、體重減輕、食慾大增、容易疲勞、脖子腫大、眼睛突出等。

  女性可能會出現月經不規則、不易受孕、不孕、容易流產;男性則可能會不舉、精子形成有問題、不孕,部分男性還會出現男性女乳症,因代謝變快骨質分解及合成失去平衡,造成骨質流失,若長時間不治療恐出現骨質疏鬆症。

  葉美成表示,甲狀腺亢進的症狀是慢慢出現、漸漸加重的,加上症狀特異性不高,容易被忽略而延誤治療,其發病的因素與基因、遺傳、環境、吸菸和壓力有關,可藉由藥物獲得控制,如果在初期及早配合治療,病人有停藥的機會。甲狀腺亢進的治療有3種:

(一)服用「抗甲狀腺藥物」

  抑制製造過多甲狀腺素,可以控制病情但無法根治,醫師可根據抽血數值、病情穩定度考慮停藥,但仍有可能復發,部分病人需要永久用藥,也有部分可停藥數年;若是特殊基因或體質的患者可能會出現過敏、黃疸、肝炎、白血球減少等嚴重的藥物副作用。

(二)放射碘治療

  服用放射碘,慢慢破壞甲狀腺細胞,最後甲狀腺功能會低下,但終身都要服用補充甲狀腺素的藥物,以維持人體正常代謝平衡,通常不會再復發。

(三)開刀切除甲狀腺

  切除範圍太多有可能造成甲狀腺低下,切除太少則治療效果有限。甲狀腺開刀也可能會傷到喉返神經,造成聲音沙啞或傷到副甲狀腺,發生率大約1%至3%不等。

  葉美成指出,目前仍以口服藥物為第1線治療,如果藥物無法控制,或是個人體質對藥物有嚴重副作用才考慮開刀。輕微甲狀腺亢進通常不會有生命危險,但不治療會越來越嚴重,可能會惡化成「甲狀腺風暴」,甚至出現心臟、呼吸或多重器官衰竭等高死亡率。

  另外,有些患者會合併「低血鉀周期性麻痹」,即突然雙下肢無力,這是因為鉀離子暫時都跑到細胞內,細胞外的鉀離子過低而出現的低血鉀情形,此狀況男性病人較常見。葉美成提醒,民眾若符合上述多項症狀且漸漸變嚴重,建議找內分泌科專科醫師做進一步評估。

相關推薦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疫苗施打第三天,高雄市政府副秘書長王啟川、運動發展局局長侯尊堯今(17)日坐鎮前鎮區瑞豐國小,指揮工作人員提早於8:00部署,上午8:15現場即完成勤教,8:30開始施打,過程中史副市長、林副市長亦蒞臨視導,代表市長向長輩和工作人員們致意。 上午一度下大雨,為避免長輩下車時...

閱讀詳情 »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高雄市首波87歲以上高齡長輩接種新冠疫苗,海洋局張漢雄局長除昨(16)日前往梓官區赤東、梓平社區活動中心疫苗接種站視察外,今(17)日更前往內門永興教會疫苗接種站協助引導指揮,並代表市長關心長輩施打疫苗情形。 張局長於疫苗開打前,即到現場與工作同仁核對報到接種流程與施打動線...

閱讀詳情 »

【台北訊】心情不好是自找的?本週五(6/18)晚間十點《公視主題之夜SHOW》播出由荷蘭公共電視拍的實境節目《生死之間》中的第一集,片中將為心理疾病所苦、有輕生念頭,與罹患絕症、不久於人世的年輕人,分別配對成三組讓雙方認識。 如此大膽的實驗跟治療性質計劃,他們能互相理解或為彼此帶來什麼改變嗎?映後論...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全台三級警戒到底還要多久?衛福部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今(17)日在行政院會後記者會報告指出,儘管近期整體本土疫情好轉,不過社區的傳播風險仍在,一旦鬆懈就會反撲「三級警戒仍宜持續」,不過,這是否代表三級警戒將三度延長?指揮中心下午沒有鬆口,只強調會隨疫情變化做觀察。 國...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