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安全睡眠環境5大守則 不讓嬰兒猝死悲劇上演

  1名出生不到1個半月的小男嬰,在母親節當天被爸爸發現沒了心跳呼吸且鼻孔出血,雖當下緊急送醫卻仍回天乏術。初為人母的年輕媽媽跪哭在地,唸著「媽媽好愛你」,場景相當感傷。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醫師指出,小男嬰到院時已無生命跡象,口鼻略有出血,臉色發黑,經初步了解,男嬰與父母睡同張床,所以不排除可能是媽媽熟睡時不慎壓到寶寶,而導致憾事。醫師提醒,照顧1歲以下的幼兒,千萬不要貪圖照顧方便而睡在同1張床,也不要在沙發上抱小孩睡覺,很容易因為蓋住到嬰幼兒口鼻,造成難以彌補的悲劇。

  臺灣兒科醫學會提醒家長,在睡眠上給寶寶的幫助越少越好,讓孩子學習自行入睡,並能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如何讓寶寶遠離猝死危機?國民健康署提出「寶寶安全睡眠環境5大守則」。

  寶寶與他人同床而睡是「嬰兒猝死症」危險因素之一,就算是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均建議「同室不同床」。

1. 使用毛巾被或毛毯保暖時,應裹至寶寶胸部,並將手臂露出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或穿著1件式或睡袋型嬰兒睡衣。

2. 嬰兒床表面必須堅實平整,不可有鬆軟物件,如枕頭、填充玩具等;且勿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

3. 避免環境過熱,勿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無空調設備時,宜注意通風。

4. 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

  臺灣兒科醫學會強調,寶寶不可和大人同床而睡之外,也不建議和其他孩子一起睡,由於睡覺後姿勢改變或床上被褥壓迫,與他人同睡將大幅增加嬰兒猝死的危險性。建議大人與嬰兒「同房不同床」,不但可隨時察覺寶寶的狀況,更提供寶寶安全的睡眠環境。6個月大後,儘量讓寶寶學會自行入睡,除非孩子大哭,否則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撫動作,如餵奶、拍背等。

相關推薦

國際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持續延燒,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週將泰國、不丹調整為中低風險國家,不過泰國和不丹陸續出現本土疫情,指揮官陳時中今日宣布將2國從中低風險國家移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下午召開記者會,陳時中表示,不丹自12月20日報告首例感染源不明之COVID-...

閱讀詳情 »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聯邦眾議員當選人雷特勞(Luke Letlow),日前感染武漢肺炎(COVID-19)於今日不治,享年41歲。他是第一位染疫過世的美國國會成員,身後遺有妻子和兩名幼兒。共和黨籍的雷特勞,本月19日確診武漢肺炎,從他確診住院到傳出死訊,才短短12天,而雷特勞首次參選就當選,原本再五天就...

閱讀詳情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30)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確定病例(案797、798),均自菲律賓入境。陳時中表示,案797、798均為菲律賓籍20多歲女性移工,分別於12月15日及16日來臺工作,皆持有登機前3日內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至集中檢疫所檢疫,迄今無症狀;2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