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安全睡眠環境5大守則 不讓嬰兒猝死悲劇上演

  1名出生不到1個半月的小男嬰,在母親節當天被爸爸發現沒了心跳呼吸且鼻孔出血,雖當下緊急送醫卻仍回天乏術。初為人母的年輕媽媽跪哭在地,唸著「媽媽好愛你」,場景相當感傷。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醫師指出,小男嬰到院時已無生命跡象,口鼻略有出血,臉色發黑,經初步了解,男嬰與父母睡同張床,所以不排除可能是媽媽熟睡時不慎壓到寶寶,而導致憾事。醫師提醒,照顧1歲以下的幼兒,千萬不要貪圖照顧方便而睡在同1張床,也不要在沙發上抱小孩睡覺,很容易因為蓋住到嬰幼兒口鼻,造成難以彌補的悲劇。

  臺灣兒科醫學會提醒家長,在睡眠上給寶寶的幫助越少越好,讓孩子學習自行入睡,並能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症候群的風險。如何讓寶寶遠離猝死危機?國民健康署提出「寶寶安全睡眠環境5大守則」。

  寶寶與他人同床而睡是「嬰兒猝死症」危險因素之一,就算是與父母或多胞胎兄弟姊妹,均建議「同室不同床」。

1. 使用毛巾被或毛毯保暖時,應裹至寶寶胸部,並將手臂露出以減少蓋住臉部的機會,或穿著1件式或睡袋型嬰兒睡衣。

2. 嬰兒床表面必須堅實平整,不可有鬆軟物件,如枕頭、填充玩具等;且勿讓嬰兒睡在沙發、椅子、墊子或趴睡在父母或照顧者身上。

3. 避免環境過熱,勿穿著太多衣物與過度包裹嬰兒,無空調設備時,宜注意通風。

4. 無菸環境,勿讓任何人在嬰兒附近吸菸。

  臺灣兒科醫學會強調,寶寶不可和大人同床而睡之外,也不建議和其他孩子一起睡,由於睡覺後姿勢改變或床上被褥壓迫,與他人同睡將大幅增加嬰兒猝死的危險性。建議大人與嬰兒「同房不同床」,不但可隨時察覺寶寶的狀況,更提供寶寶安全的睡眠環境。6個月大後,儘量讓寶寶學會自行入睡,除非孩子大哭,否則應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安撫動作,如餵奶、拍背等。

相關推薦

大家在上廁所的時候是會把握時間速速上完,還是會一坐在馬桶上就忍不住摸東摸西的類型呢?其實要觀察一個人的心理或身體狀況,最直接也最方便的方法之一就是看他的「排泄物」喔!只要知道自己的大便形狀跟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就能知道現在是不是處於健康的狀況呢!接下來的敘述雖然感覺會有點臭臭的,但真的很實用,快繼續往...

閱讀詳情 »

對於亞洲國家的人來說,用筷子吃飯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了,許多國外的中西式餐館也提供筷子給需要使用的人,但每次使用筷子後,需要暫停用餐時,很容易會不知道要把筷子擺在哪,甚至還會把筷子弄髒。雖然有筷子底座可以幫忙架住,也有許多人會靠摺紙製造一個放筷子的凹槽,但其實有個更方便的小撇步可以解決你的困擾。 &nb...

閱讀詳情 »

問問那些每天早晨都要八點半準時打卡上班的白領一族,週末休息的時候最想做些什麼,他們八成都會回答:睡覺。由於工作,他們不能每天睡到自然醒;由於其他種種原因,他們也不會像老年人那樣養成早睡的習慣,矛盾由此產生,一到週末,就成了這些人瘋狂補覺的時候。 這項研究發表於《Journal of Clinical...

閱讀詳情 »

翻拍weizhishu下同 人活一口氣,不是讓人去爭強好勝,非要優勝於別人才好。而是說,人要保養好自己的氣,讓精滿氣足,氣機條達。否則很可能會「氣」出病來。 憋出來的大疙瘩 我在臨床中體會到,很多癌症病人是因為心裡面窩了一口氣,悶在身體裡面出不來,「心結導致氣脈打結,氣脈打結導致腫瘤發生。」 中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