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通勤怕吵聽音樂竟有90分貝! 5成台灣人因此恐害「娛樂性聽損」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上捷運、火車或公車,台灣不少通勤族習慣隨手就把耳機塞上,小小舉動卻暗藏危機!國內調查就發現,大眾運輸平均音量約75到85分貝,一般人在80分貝環境下為了要聽得清楚,耳機音量往往開得更大,升到85到90分貝,本來是嫌交通工具聲音太吵,但這樣的舉動反而讓自己置身於更大的噪音環境之下。

根據華科慈善基金會「2020年耳機使用習慣」網路調查逾千人結果發現,有超過5成民眾會因處於通勤吵雜環境下,自動調高耳機音量,長時間下來,恐成「娛樂性聽損」高風險族群。

華科慈善基金會聽力中心主任黃詠耀指出,高達9成2受訪者有用耳機習慣,最常用來聽音樂、追劇、打遊戲等,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幾乎所有人(98.7%)都知道過大音量會損害聽力,但超過1成使用者坦言沒有注意過音量或習慣將音量開到超標。

進一步分析就發現,這往往與聆聽的環境有關,超過6成使用者會在噪音環境下聆聽耳機,如搭乘交通工具時,而且有超過半數的人會調高耳機音量,以避免聽不清楚。

黃詠耀說,此外,調查顯示每次使用耳機時間超過1小時以上者約有4成4,更有近3成是根本不休息、甚至戴耳機到睡著,超時用耳,在音量沒有控制好的狀況下長時間使用耳機,將造成聽力的傷害。

耳鼻喉科醫師張益豪表示,娛樂性聽損的潛在高風險族群,主要源自高工時、長期接觸噪音且沒有休息,比如長時間在酒吧、夜店、KTV、電影院等娛樂場所工作,或本身從事樂團、音樂產業人員、電競選手等;一般人則可歸因為使用行為超標,比如許多人騎腳踏車、跑步、上健身房、打電動、追劇,都習慣長期佩戴耳機。

張益豪警告,聽損患者初期可能會有耳鳴現象,影響睡眠品質、情緒焦慮,反覆惡性循環,但他們當下未必意識到與聽損有關,提醒民眾得注意生活警訊與定期聽力檢查,包括越講越大聲、音量一直轉大聲、左右耳聽手機音量有差異等,且生理上有反覆耳鳴,或是聽到怪聲音,時間超過1周都建議趕快就醫。

照片來源: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口嚼菸」不吸入肺部較安全? 黏膜吸收尼古丁比一般吸菸者還高

女性補鐵不只「紅豆」一樣! 聰明搭配芭樂、甜椒更助鐵質吸收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肝哪好,人生係彩色的;肝哪歹,人生係黑白的。』這句熟悉的廣告詞也正巧道出了肝臟對於健康人生的重要性。衛生福利部豐原醫院小兒科馬瑞杉醫師表示,台灣高達95%的慢性肝炎、肝硬化是由B肝、C肝等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預防肝炎,除了留意個人衛生習慣避免病從口入,也不共用針筒避免血液傳染,並依需求接種A肝與B...

閱讀詳情 »

 《黃帝內經》指出:「肝藏血,主筋,其華在爪」。爪即指甲,小小的一片指甲的色澤和形態,就可以反映出人體氣血的盛衰。 正常的甲半月上緣應該是有弧度的哦~ 如果甲半月很少,反應了精力不夠,脾胃功能和氣血水平都比較弱。 其實很多行為都是在傷害自己身體:①熬夜 ②貪寒飲涼 ③劇烈運動  ...

閱讀詳情 »

圖片轉自每日郵報下同 薩爾瓦多有位小男孩左眼長了一顆囊腫,一開始只有一個十元硬幣大小。小男孩的家人原本想說這類的囊腫可能吃點消炎藥過幾天就消了,但是很明顯他們錯了...小男孩左眼上的囊腫不只沒想消掉,反而越來越大顆,甚至大到已經將他的左眼完全覆蓋了! 於是家人很快的立即將他送至松索納特省的省立醫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