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甲溝炎會腫、會痛 有分急性與慢性兩種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鍾方

最近身邊有兩個朋友同時發生甲溝炎,一個人是亂剪指甲,結果整隻手又紅、又腫,痛到掛急診,醫師診斷是急性甲溝炎,一個人是慢性甲溝炎,是美髮師,已經發作第三次,準備去看皮膚科醫師,他們直言,看起來是小傷口、小病灶,可是會讓人分心,造成生活上不便困擾,尤其是掛急診的這位朋友,直呼「好痛啊!簡直是酷刑!」原來甲溝炎有分急性與慢性兩種症狀,而且發病及治療過程,是不同型態。

剪指甲怎麼會剪到急性甲溝炎?

剪指甲很稀鬆平常,從小剪到大,不用學習特別技巧,就可以將指甲修得完整,但怎麼會剪到發生急性甲溝炎?什麼又是甲溝?前些時日有訪問亞東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王淑惠,有詳盡說明。

手指(腳趾)甲邊緣皮膚有柔軟的軟組織,包含指甲兩側有包覆側邊指甲的旁甲溝,以及指甲底部內含生長指甲甲髓的近側甲溝。剪指甲時,大家習慣順著手指(腳趾)頭的圓弧形狀,剪成圓形狀指甲,如果沒有過度修剪,側邊指甲的旁甲溝並不會出現傷口,但剪得過度,不小心剪傷了旁甲溝,周圍軟組織出現小破損,等於讓皮膚出現隙縫,開了一個細菌趁虛而入的小門,容易遭到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及綠膿桿菌的感染,於是發生急性甲溝炎,疼痛無比,讓人有痛不欲生的感受,必須馬上接受治療,才能消炎、消腫、減輕疼痛,慢慢恢復健康。

該怎麼剪,才能剪出健康,避免釀成急性甲溝炎?王淑惠醫師建議,正確的剪指甲是要使用乾淨的指甲剪,杜絕細菌藏在指甲剪,修剪指甲時,採平剪方式,應修剪成四角形,不要過於圓弧形,也不要剪成三角形,邊緣尖銳的角,可用修剪銼刀磨平,同時要避免指(趾)甲修剪太短,至少要留1公厘。

甲溝炎會腫 會痛 有分急性與慢性兩種

請戒掉咬指甲、拔指甲周圍絲壞習慣

你以為只有亂剪指甲會出現痛不欲生的感受嗎?其實咬指甲、拔指甲周圍絲、穿太緊的鞋子

等日常習慣,也有可能發生急性甲溝炎,因為這些慣性日常動作,有可能讓手指(腳趾)出現小破損,只要手指周圍組織出現任何隙縫傷口,就有機會讓細菌有機可趁聚集在一塊,接著就會有發炎症狀,形成急性甲溝炎,避免甲溝發炎的好方法,就是要戒掉壞習慣,當指(趾)甲周圍沒有任何破損,就可以遠離急性甲溝炎的侵擾。

慢性甲溝炎又是怎麼回事?

王淑惠醫師表示,慢性甲溝炎發生原因與急性甲溝炎不同,通常不是由細菌引起,因為頻繁洗手、浸泡水或清潔劑等化學物質,產生的一種刺激或過敏反應,像是清潔工、廚師、美髮師、洗車人員、護士、醫師等職業人員都是發生比例很高的族群。

慢性甲溝炎不會只發生在單隻手指(腳趾)甲,有時候多隻手指(趾)甲,或者是全指的皮膚軟組織四周都會紅腫,不太會劇痛,但按壓時會痛,麻煩的是會反覆發作,令人不勝其煩。

避免慢性甲溝炎來找砸,或反反覆覆,沒完沒了,最好做法是減少碰水和清潔劑,免不了的話,唯一解法是學會保護雙手。

配戴雙層手套:內層是棉質手套,有吸汗作用,外層是橡膠手套。

勤塗護手霜:工作時需要經常洗手,記得!洗完手後,勿必用擦手紙巾或毛巾將水分充分吸乾,再塗抹有保護雙手皮膚屏障(skin barrier)的護手霜,以降低皮膚的過敏。

若有紅腫、壓痛症狀,一定要就醫診治,接受醫囑治療,王淑惠醫師表示,慢性甲溝炎會使用類固醇藥膏治療,但發現有合併念珠菌或綠膿桿菌的次發性感染,需使用抗生素藥物治療。

相關推薦

爽爆新聞網/記者林建鋒/台中報導 66歲王先生多年前從教職退休後,困擾已久的聲音沙啞問題始終沒有好轉,有時為了把話講清楚,還得更用力發音,讓他心裡苦不堪言;另名電話客服員則是上班前都得猛灌枇杷膏,但潤喉效果日益遞減,2人經求診耳鼻喉科醫師治療後,選擇以玻尿酸注射聲帶,果然順利改善破鑼嗓子,找回原本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健康意識抬頭,不少人都視「膽固醇」為健康大敵,但過猶不及都NG!秀傳紀念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邱百誼就提醒,近年失智人口不斷攀升,除了高齡化趨勢所致之外,根據研究發現,膽固醇過低也是原因之一,膽固醇過低恐增加罹患失智的機率;且「失智」不只一種,檢測力求準確,才能正確治療。 ...

閱讀詳情 »

編輯 梁少珊根據台大醫院設立的COVID-19疫苗專區,最新資料顯示,打完疫苗後的不舒服症狀:注射部位疼痛、發燒、休克,民眾應該怎麼反應跟處理呢? Q:打完疫苗後注射的手臂很痛,我該怎麼辦? A:注射部位疼痛是常見的疫苗副作用。手臂請盡量放鬆並保持活動,避免僵硬。也可以輕微冰敷,等到消腫後(約1~...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金魚眼」、「香腸嘴」、「風疹塊」!台灣有超過500萬人發生過蕁麻疹,是常見的皮膚病之一,不少人都以為折磨人的慢性蕁麻疹是因食物而引起,刻意忌口,這個不吃、哪個不碰,但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理事長朱家瑜破解迷思,表示慢性蕁麻疹成因複雜,是一種自體免疫相關疾病,絕大多數與食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