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魚油、紅麴、牛樟芝有吃有保庇? 服用3類藥物的人恐吃出大事情

▲(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慢性疾病服藥中,有些保健食品可不是有吃有保庇,而是多吃出事情!門診就有一名74歲患有心律不整的男子,近來聽親友推薦,吃魚油可以降血壓、抗血栓、保心顧眼等,十分心動,還好擔心會有副作用的他,沒有直接買來吃,而是先找了醫院藥師諮詢,一問不得了,原來自己正在吃抗凝血類藥物,若再吃魚油一類保健食品,恐產生加成效果,增加出血風險。

台北慈濟醫院藥師王平宇表示,不少民眾常抱著「有吃有保庇」、「有病治病,無病安心」的心情,服用各種健康或保健食品,但不少人其實分不清健康食品跟保健食品的差異,甚至在服用藥物的同時,補充多種保健類食品,憑添風險。

王平宇說,要拿到「健康食品」認證須有嚴格的審查標準,得有科學證據顯示其具生理調節及保健功效,並在產品包裝上標有健康食品的「小綠人」標章及認證字號;而坊間常見的「保健食品」,像膠原蛋白、酵素等,僅僅是一般食品,沒有實證證明其保健功效。

日常所需營養素,其實民眾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到,營養師強調,無需特別額外補充,如果食用不當、服用過量,反而會危害身體健康。

王平宇提醒,服用保健類食品之前,一定要確定食用原因、建議攝取量,若因慢性疾病正在服藥者,更要清楚該食品是否會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以免食補不成反傷身。

王平宇列舉,常見容易產生交互作用者,包括了抗凝血劑、降血脂藥物、免疫疾病藥物等:

1.抗血小板、抗血凝劑:勿自行使用魚油、銀杏、維他命E等具活血功用產品,以免導致皮下出血、胃出血、血尿、出血性腦中風等出血風險上升,建議先與醫師討論。

2.降血脂藥物:需避免與同樣具降血脂作用的紅麴併行服用,因二者並用時,如同提高藥的劑量,藥品的作用與副作用都會加強,可能導致疲倦、黃疸、肝指數上升、發燒、全身無力、肌肉痠痛、深色尿液等副作用發生機率上升。

3.治療自體免疫疾病之藥物:需避免與人參、牛樟芝、靈芝等具刺激、活化免疫系統功用者併用,以免藥物治療效果下降,導致疾病加劇。

除此之外,王平宇表示,高血壓與腎臟類疾病患者,也要避免大量食用雞精、蜆精、食補液等高鈉補給品,以免加重病情;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民眾認為只要將時間錯開就能避免交互作用,但多數藥物的作用時效為24小時,並無法靠錯開時間來減緩交互作用。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國產新冠疫苗「3支候選疫苗全開打了」 11月有望進入二期

「口嚼菸」不吸入肺部較安全? 黏膜吸收尼古丁比一般吸菸者還高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從醫美產品線轉型到醫療影像設備,德瑪凱股份有限公司正打造一個全方位的醫療影像行動中心。成立在2012年的德瑪凱股份有限公司,起初以醫美雷射代理為主,同時投入台灣第一家醫美脈衝光的開發,也生產了波長808 的除毛雷射,但是礙於國內市場規模不大,無法與大陸製的低價競爭,台灣製造的醫美儀器進入歐美市場又有...

閱讀詳情 »

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13日宣布第三度捐贈AZ疫苗給台灣,疫苗預計今日下午2時40分左右抵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將親自接機,指揮中心下午的記者會提早至下午1時30分舉行。日本第3度捐贈的AZ疫苗預計今日下午運送抵達桃園機場,駐日代表謝長廷昨日在臉書發文說明,這批疫苗數量是97萬4680劑...

閱讀詳情 »

台灣自5月COVID-19疫情爆發後,昨天單日感染源不明人數首次低於10人,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兒童急診科主任謝宗學在臉書發文寫道,「如果這樣趨緩的狀況持續,7/26解封降級的機率越來越大」。不過,未來感染源不明的零星病例,或許將成為常態,「新冠肺炎病毒不會離開地球,和病毒共存的未來無法避免」。謝宗...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際最新警訊指出,嬌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在美國正召回旗下兩大知名品牌露得清(Neutrogena)和艾維諾(Aveeno)共5款防曬噴霧,因為可能含致癌物苯。食藥署今(15)日表示,國內消費者可以安心,因為國外回收的產品在台灣通路通通都沒有販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