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嬰泌尿道感染反覆發燒 引發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

男嬰泌尿道感染反覆發燒 引發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

台中1名僅7個月大的黃小弟日前因發燒、輕微咳嗽先赴診所拿藥,但仍反覆發燒4、5日未見改善,轉診至醫院以尿液常規檢查,發現白血球過高,腎臟超音波檢查也發現雙側腎盂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後經尿液培養確診為大腸桿菌泌尿道感染所引發的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經給予抗生素治療後,雖暫時恢復健康,但因左邊部分腎功能已受損,未來恐有較高機率罹患慢性腎衰竭。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童腎臟科主治醫師陳劍韜表示,黃小弟反覆發燒多日且沒有合併其他明顯症狀,故父母認為過幾天應該就會好,只是吃了藥卻仍不見好轉,決定轉由醫院檢查,發現白血球指數竟高達3萬5千,血液發炎指數超過正常值13倍,且尿液常規檢查白血球指數也破千。

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雙側腎盂腎及左腎前端實質發炎,留取尿液培養後確診為大腸桿菌引起的左側「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及雙側「急性腎盂腎炎」,經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7天後才順利出院,但因為大葉性腎盂腎炎屬較嚴重的泌尿道感染,出院後仍需持續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3周以上。

陳劍韜指出,泌尿道感染是嬰幼兒常見的細菌感染之一,主要是因腸道或糞便中的細菌會從陰部經尿道跑到膀胱或腎臟,通常1歲以下的男寶寶較常有泌尿道先天性構造異常的問題,故發生機率較高;而1歲以上的女寶寶,因尿道較短,使得細菌容易進入膀胱,故泌感染的機率會比男生高。

相較於年紀較大的孩子,1歲以下的孩子發生泌尿道感染時症狀並不明顯,因此若出現發燒症狀,通常疾病已進展至急性腎盂腎炎(APN),嚴重時可能惡化為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ALN),未及時處理恐演變為腎膿瘍,容易導致腎臟結痂、萎縮,使未來罹患高血壓、蛋白尿的機率增高,而女性懷孕時則易併發妊娠毒血症,甚至需終身洗腎。

陳劍韜提醒,家長若發現孩子反覆發燒超過3天,不論是否有明顯症狀,都應赴醫檢查找出病因,避免造成孩子永久性健康傷害的可能,平時也應注意孩子的排泄習慣,以及正確外生殖器的清潔方式,才能避免產生泌尿道感染。

男嬰泌尿道感染反覆發燒 引發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
▲1歲以下的孩子發生泌尿道感染時症狀並不明顯,因此若出現發燒症狀通常疾病已進展至急性腎盂腎炎(APN),嚴重時可能惡化為急性大葉性腎盂腎炎(ALN)。(圖/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提供)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孩童出現盲腸炎,通常都會有右下腹疼痛的症狀;但是,卻有一名四歲男童,先是出現腰痛,排尿時也會痛,結果在住院治療時,才出現肚子痛的症狀;醫師進一步檢查,確診是盲腸炎,在經由手術治療後,才終於改善病況。 盲腸炎主要症狀是右下腹疼痛 收治這名男童的澄清醫院小兒外科主任林雨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到底智齒該不該拔?很多人都有此疑惑,尤其是當智齒出現腫痛時,真想拔之而後快,但是隔沒幾天後,智齒不痛時,就又忘記了;然而,牙科醫師多認為,當智齒出現不適時,最好還是拔掉,以免後患無窮! 一口氣將四顆智齒給拔了 一名即將去美國讀大學的年輕人,因為智齒長的不好,一口氣將四...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女孩們為了能夠盡可能瘦拒絕進食,患上厭食症後飽受折磨的事例屢見不鮮,甚至有些人會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也有人通過自己和家人的努力最終擺脫厭食症,獲得更好的人生,而這位名叫Sarah Ramadan的女孩就是其中的典範。   幾年前Sarah患上了厭食症,一度瘦到月經停止,肋骨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明琪報導) 上班長時間打電腦、下班躺在床上滑手機,這是上班族的通病。根據統計,台灣現代人平均坐著的時間超過16個小時以上,滑手機的時間也將近197分鐘,都高居世界第一位,致使肩頸痠痛的患者越來越多;骨科醫師戴鴻偉於診間觀察發現,現代人因長時間用3C產品時,需要抬手與低頭維持固定姿...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