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子嚴重尿失禁 竟胃腸道基質瘤轉移作怪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58歲男性,近日突然小便失禁前往醫院就診,醫師檢查泌尿系統並未發現異常,然而電腦斷層掃描卻顯示在膀胱與直腸間的骨盆腔有10餘公分大的肉瘤,病徵明顯且已壓迫到膀胱、直腸,經由病理切片檢查確診為胃腸道基質瘤復發合併轉移。原來患者三年前到醫院就診時,被發現胃部有4顆胃腸道基質瘤,當時隨即手術切除,術後也持續回診追蹤;沒想到三年後,在遠端的膀胱與直腸間居然出現復發,經再次手術切除後搭配標靶藥物治療,目前病情穩定控制中。

國泰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陳德芳表示,胃腸道基質瘤好發於腹腔內,而復發的位置通常發生在原發腫瘤附近,其中以肝臟轉移為臨床中最常見的部位。以上述病例來說,基質瘤的復發位置由腹腔轉移至骨盆腔在臨床上實屬少見。

陳德芳醫師進一步說明,無論是原發性還是轉移性基質瘤,在可以手術切除的狀況下,手術切除仍為第一線治療方式。然而即使手術切除,5年內還是有半數的患者可能會復發,且通常伴隨著多重器官轉移。

自2011年起,健保局已將大於等於6公分的胃腸道基質瘤納入術後使用一年的標靶藥物規範,以上述病例而言,患者於初次確診時雖立即手術切除,並且術後使用標靶藥物一年,惟健保給付規範納入術後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只能申請一年。然而,臨床研究數據顯示,術後使用標靶藥物可減少復發風險值達65%,且與治療的期間長短有關;上述患者目前因腫瘤復發已屬於進階性的胃腸道基質瘤而納入健保給付,只要患者疾病控制良好,並無使用期限的限制。

陳德芳醫師說明,胃腸道基質瘤為一惡性度高的腫瘤,術後復發風險的評估準則是近年來醫界不斷討論的重點,目前醫學界的共識是以腫瘤大小、生長位置、細胞核分裂狀況來預測,根據國外臨床數據顯示,高復發風險族群若於術後使用三年標靶藥物輔助治療,其復發風險比只使用一年者減少了一半,且顯著增加患者的整體存活率。未來若健保局能根據這份研究結果再次評估術後輔助治療的給付規範,可望能造福更多患者。

陳德芳醫師提醒,手術後使用標靶藥物治療時間長短,對於抑制復發是有相當的關聯性,所以病患應配合醫囑持續規律用藥才是控制的重點,若伴隨副作用發生,也應由醫師判斷患者病況調整劑量,千萬不要自行停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006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研究指出,民國 106 年台灣年總工時平均高達 2035 小時,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排第三,僅次於墨西哥與哥斯大黎加。台灣上班族工時長,有些人可能常為了不要加更多班,而犧牲用餐時間來工作,長久下來連飯都沒有時間吃,更不用說準時吃藥。台北馬偕醫院新陳代謝科劉松...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每天戴口罩,痘痘長不停!新冠肺炎持續發威,許多人長時間配戴口罩,加上最近季節轉換,導致臉部痘痘滋生!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吳明穎提醒,除了適度拿下口罩讓肌膚休息,注意臉部保養與清潔,選擇適合自己、成分有效不刺激的保養用品,更切記別擠痘痘。戴口罩痘痘長不停 醫揭長痘痘四原...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敦睦遠航支隊群聚感染事件,迄今已造成36人感染,均為磐石艦官兵。指揮中心5月4日表示,這本次敦睦遠航支隊確定病例與極可能病例僅限於磐石艦,之所以引發大規模感染,兩大關鍵原因為船艦空間狹小、人員活動密切接觸。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表示,比較各國遊輪...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林郁敏/台中報導】64歲患有阿茲海默症的婦人,從樓梯跌落造成右側肢體和同側胸壁挫傷,緊急送醫後經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右側鎖骨骨折,另第1至第12肋骨骨折,並合併有氣血胸。經緊急放置胸管引流後,先在外科加護病房做支持性治療並止痛,隔天即進行鎖骨、肋骨骨折固定手術。 症狀控制法 讓患者疼痛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