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男子壓力大眩暈嘔吐難熬 積極治療遠離誘發因子免再犯

男子壓力大眩暈嘔吐難熬 積極治療遠離誘發因子免再犯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每當接近年底,有許多企業為了能在農曆年前趕出業績,導致員工的工作量大增,1位年約35歲的產品經理,為了新產品上線進度,已經連續好幾個月加班緊盯著團隊進度,在熬夜且3餐時間不定時的情況下,近期頻繁出現眩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壓力大到累出病來。


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該名患者因為工作壓力與疲勞造成免疫力下降,導致耳朵的前庭神經受到病毒感染,引起前庭神經炎,通常這類型的症狀發作得較突然,且可能持續數天。而與耳部前庭系統相關的還有良性陣發性眩暈,是由於頭部轉動時,前庭系統的耳石脫落,但眩暈症狀會在數秒之內結束;另外還有梅尼爾氏症,當內耳淋巴液過多無法順利排出時,就會導致水腫阻塞,產生耳鳴、眩暈等症狀,症狀可能持續數分鐘或長達數小時。


眩暈症好發於小孩及中老年人,小孩是因內耳的發育尚未完成;中老年人則是內耳生理功能退化。內耳是由蝸牛體前庭及三半規管所組成,其管狀體內充滿淋巴液,由於淋巴液的流動,人體才有方向及轉動速度的感受,而有維持生理活動及平衡的功能,若淋巴液及管壁的神經組織有病變,則會發生平衡系統的障礙,產生眩暈症。


發病的原因不少,常見症狀是淋巴液積水腫大壓迫神經、神經萎縮退化、老化而影響功能。年輕患者多為用腦過度、緊張、焦慮、失眠、過勞、自律神經失調,造成內耳微血管血流不暢,無法供應充分的血液及養分,引發內耳組織萎縮退化。


治療的原則是促進內耳血液暢通、神經營養復活藥物、內耳生理功能恢復的藥劑,在生活方面應平心靜氣,達到身心平衡,使內耳功能逐漸恢復,則可減少發作機率進而痊癒。但一般對眩暈的治療,是給予止暈藥物,雖然很快就發生治療的效果,但常常復發,令人不適,甚至有人因此感到恐懼,不知何時發作,防不勝防,也因此不敢出遠門旅行。


此外,須留意的是目前致病原因仍不明確的梅尼爾氏症,在醫學上判定有一些誘發因子,例如:飲食中攝取過多鹽份和味精,使得水份滯留在體內,增加內耳水腫的機會,以及咖啡、酒精、抽菸等刺激性因素,研究也發現,梅尼爾氏症患者的血液中,與壓力相關的荷爾蒙濃度較高,因此生活壓力也是可能使症狀加重的因素之一。


李宏信指出,梅尼爾氏症患者在治療上會分為3階段進行,針對急性患者給予利尿劑,先排除體內多餘的水份,讓內耳淋巴阻塞的現象改善,藉以緩解症狀,接著再以增加血液循環的藥物,促進內耳血管的血流供應,長期治療的患者,透過增加滋養神經、血管擴張藥物的方式來改善,若改善效果不明顯,再考慮以手術治療,不過因為內耳與腦部接近,構造複雜,因此一般會建議審慎評估手術的必要性。


家醫科醫師李政道提到,眩暈患者除及時接受專業醫師的治療之外,在日常生活中還需減少接觸誘發因子,飲食上留意每日的鹽分攝取量,盡量控制在1,500至2,300mg之間,且每餐的鈉含量盡可能均勻分布,也要避免喝含有咖啡因的飲品、戒菸酒,少熬夜、保持睡眠充足、適度運動和舒壓,生活中多留意細節,病症才會好得快。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破解耳鳴眩暈迷思 李宏信醫師健康開講
▸【影】「糖」與「醣」怎麼分? 影響血糖起伏變化最大的是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學會控「醣」、穩住血「糖」 控制糖尿病其實沒有這麼難!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從手指末端開始喪失感覺,伴隨無力症狀,逐漸對稱發展到雙手手臂失去肌力,典型的慢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CIDP,是多發在40-60歲成人,且男性多於女性的罕見疾病。高雄長庚醫院神經肌肉疾病科蔡乃文醫師解釋,神經髓鞘是神經的外層,就像電線外包覆的絕緣外膜一樣,功能是保護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過敏紅腫、乾癢等,難以忍受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又將出現新剋星!國內生技集團與丹麥知名皮膚醫學大藥廠簽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新藥全球授權合約。生技集團總裁路孔明表示,這次研發的新藥具突破性進展,未來也將持續投入癌症、免疫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類別的藥物開發。搔癢、皮膚紅疹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個人都有情感,但要如何理解情感呢,關鍵就在於了解自己身體狀態的腦部功能,《情感究竟是什麼》一書就指出,想要擁有健全的情感,就得讓頭腦、身體與心靈相互連結,這也就是為什麼因多項情感障礙導致的憂鬱症,已成為今日社會的問題之一;《 情感究竟是什麼》作者、日本認知科學會院士乾...

閱讀詳情 »

從2月以來,民眾所有的關注幾乎都放在疫情上,但你知道嗎?冬春是過敏最好發的季節,衛福部資料顯示,12月至5月間每天都因過敏性疾病而就醫的人就超過1.9萬(連結)。 而現在的防疫期間正值過敏季節,只要在捷運上打個噴嚏身邊的人就默默地遠離你,這對於過敏兒而言十分不友善!因此,好食課營養師要和大家分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