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異位性皮膚炎新剋星! 抗免疫球蛋白E獨家技術試驗中

異位性皮膚炎新剋星! 抗免疫球蛋白E獨家技術試驗中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過敏紅腫、乾癢等,難以忍受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又將出現新剋星!國內生技集團與丹麥知名皮膚醫學大藥廠簽署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新藥全球授權合約。生技集團總裁路孔明表示,這次研發的新藥具突破性進展,未來也將持續投入癌症、免疫疾病以及糖尿病等類別的藥物開發。
搔癢、皮膚紅疹難忍耐 開發中新藥具緩解潛力
該生技公司副總經理陳念宜博士指出,異位性皮膚炎(簡稱AD)是一種皮膚慢性發炎疾病,全球約3%的成人以及20%的兒童罹患此病,各個年齡都可能發生,常出現皮膚紅疹、乾癢、免疫球蛋白E升高等症狀,由於疾病帶來難以忍受的搔癢與失眠,使病患的生活品質非常差。

在治療上,類固醇雖然有效果,卻需擔憂副作用,抗組織胺則是效果有限。陳念宜博士指出,此次開發的新藥為人源化單株抗體,其藥物獨特機轉,是能與過敏患者B細胞膜上免疫球蛋白E的CεmX片段結合,透過誘導細胞凋亡和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殺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 cytotoxicity, ADCC)殺死免疫球蛋白E陽性B淋巴細胞,降低病人體內的發炎介質和免疫球蛋白E值,緩解過敏症狀。目前美國臨床一期試驗顯示安全無虞,並且通過美國三項二期臨床試驗許可。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氣喘新策略 臨床試驗中
該公司資深副總裁郭明良也指出,為了驗證此藥標的IgEB細胞與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濕疹面積嚴重度指數(EASI)之間的關係,特別在台灣醫學中心收集56位病患檢體,分析結果顯示,數值愈高越嚴重的病患血液中IgEB細胞數量越高,尤其是EASI指數大於16的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病患,這個關鍵數據支持了消除IgEB細胞,將會是正確的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新策略。

根據協議內容,異位性皮膚炎藥物試驗將在美國執行,收納90位病患,試驗已在今年3月啟動,預計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過敏性氣喘試驗則在中國大陸實施,計畫收納100位病患,規劃在2020年上半年送件,預期在2022 年下半年完成試驗,這兩項二期二a臨床試驗之後,將會由丹麥藥廠承接開發責任。
對抗高免疫球蛋白E疾病 可望嘉惠廣大病患
丹麥藥廠全球研發執行副總裁Kim Kjoeller博士表示:「我們歡迎這個前景看好的創新候選藥物,成為旗下的新藥開發計畫。」每一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的病症都不一樣,為此將持續努力在治療上,增加多元的新藥產品線,提供各式藥物和不同的治療策略。
以創新機制與其他治療策略區隔,鎖定免疫球蛋白E的B細胞治療,可擴大應用至其他適應症,包括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氣喘以及高免疫球蛋白E症候群等患者,若後續臨床試驗能確認預期療效,可望嘉惠廣大病患,成為對抗高免球蛋白E疾病的用藥新選擇。

【延伸閱讀】

1/10中風病友一年內復發 醫籲做好「這」些事

四肢對稱無力! 淺談慢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83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嚴峻進入警戒第三級,為避免病毒散播,疫情擴大,大家採取封閉,減少接觸的方式來保護自己,不要出門、與人保持距離、不在外用餐,成了這段日子的常態。隨著微解封的到來,很多人希望早日回歸「正常」的日子,但也有一些人,因為微解封後,原先採用封閉換得...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許多男性都有攝護腺肥大的困擾,尤其年紀大的男性,攝護腺肥大又稱為良性攝護腺增生,初期常見的症狀有頻尿、尿急、延遲性排尿、尿液滯留和用力解尿等。據哈佛醫學院的專家表示,約有一半的男性在50多歲時,就會有不同程度的攝護腺肥大,到了80多歲時,約有90%的男性患有這種疾病。...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各界對國產新冠疫苗都非常關心,8月2日衛福部食藥署公布完成4批高端新冠疫苗檢驗封緘,但批號不連續引發猜測,今(4)日媒體再次提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數日無法提供不合格原因與數量,指揮官陳時中帶著火氣回應。 陳時中表示,這樣子問不好,第1天問我,我說我不知道,第2天問...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新冠疫苗累計施打約850.1萬人次,當中41.8萬人次完成第2劑,今(4)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完整接種2劑疫苗後14天,仍感染新冠肺炎痛有6例,疫苗突破率約0.002%,施打2劑未滿14天感染則有3例。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接種第2劑疫苗後0至13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