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情感究竟是什麼? 認知科學專家告訴你其中的奧秘

情感究竟是什麼? 認知科學專家告訴你其中的奧秘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每個人都有情感,但要如何理解情感呢,關鍵就在於了解自己身體狀態的腦部功能,《情感究竟是什麼》一書就指出,想要擁有健全的情感,就得讓頭腦、身體與心靈相互連結,這也就是為什麼因多項情感障礙導致的憂鬱症,已成為今日社會的問題之一;《 情感究竟是什麼》作者、日本認知科學會院士乾敏郎指出,必須先明確定義情感究竟是什麼,才能探討關於情感障礙的問題。

各種影像活動 誘發腦部產生不同調變

有研究透過調整呈現影像前的不確定性程度,調查腦部針對影像產生的活動會產生什麼樣的調變;乾敏郎表示,此實驗透過國際標準化的IAPS影像資料庫進行情感研究,發現當線索刺激呈現後,便會出現不會誘發情感的中性影像或誘發厭惡感的影像。

處於不確實狀況 人容易先做足準備

乾敏郎進一步解釋,當可預測條件以及不確實條件進行比較時,發現人處於不確實條件下,腦島與杏仁核會對厭惡刺激產生較大的反應,其中經由線索刺激而引起的前扣帶迴反應愈大的人,腦島及杏仁核對於在線索之後呈現的厭惡影像所產生的活躍程度較小,換句話說,通常處於不確實狀況下,我們會對於某種線索與厭惡事件的共現機率做出評價,且為將來先做足準備。

面對糟糕事件發生 容易產生過度期待

實驗也發現,面對糟糕事件發生時,有時會對這種共現機率或相關關係,產生高於實際值的錯覺,又稱共變偏差,且共變偏差的大小,也與前扣帶迴及腦島的活躍程度存在息息相關;乾敏郎指出,腦島的部分區域和情感有關的模糊程度具有高度相關關係。

焦慮症患處理不確實性異常 導致腦島過度活躍

不確實性的不耐性是描述無法接受或無法忍耐時,面對不確實事件的心情的強烈用語,實驗透過同一時間呈現為時3秒的32張臉部照片,讓實驗參加者回答憤怒的表情還是幸福的表情較多,以及女性與男性較多的區別;乾敏郎指出,實驗不僅釐清不確實性的不耐性的高低與左右腦中的腦島活躍程度具有相關關係,也印證焦慮症病患出現腦島過度活躍的情況,恐就是在處理不確實性有所異常所導致。

(參考資料:情感究竟是什麼?從現代科學來解開情感機制與障礙的謎底 遠流出版社)

【延伸閱讀】

1/10中風病友一年內復發 醫籲做好「這」些事

四肢對稱無力! 淺談慢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變

異位性皮膚炎新剋星! 抗免疫球蛋白E獨家技術試驗中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75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淋巴癌分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與何杰金氏淋巴瘤,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表示,前者發生率較高、高達9成患者屬此類型。台大癌醫中心分院血液腫瘤部醫師林耘曲指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又以惡性程度高的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最常見,佔率約5成,病程快又猛,未及時控制短短數月就可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持續或是反覆拉肚子、甚至伴隨血便,不要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當心罹患了潰瘍性結腸炎。1名3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跑廁所從1天3、4次到5、6次,甚至嚴重到1天10次,幾乎離不開馬桶,且全身癱軟無力,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最初以大腸激躁症治療,後來開始出現血便,經過進一步檢查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8年最新癌症登記報告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患者每年新增逾1萬7千多人,平均每5分鐘就新增一位患者,大腸直腸癌更已連續14年蟬聯10大癌症之首,世界衛生組織(WHO)資料也顯示2020年約1930萬人罹癌,估計到2040年罹癌人數將超過3020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年節將近,相較於平日的粗茶淡飯,許多人開始迫不及待大魚大肉樣樣來,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進而誘發或加重痔瘡出血。日前即有一名30餘歲的彪形大漢,平日飲食來者不拒也毫不節制,再加上工作忙碌,導致每天回家如廁、與洗澡後肛門反覆出血,拖至一個多月才就醫治療,當時因血紅素低下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