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反覆拉肚子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反覆拉肚子伴隨血便! 潰瘍性結腸炎未及時治療恐癌變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持續或是反覆拉肚子、甚至伴隨血便,不要以為只是吃壞肚子,當心罹患了潰瘍性結腸炎。1名30多歲的男性上班族,跑廁所從1天3、4次到5、6次,甚至嚴重到1天10次,幾乎離不開馬桶,且全身癱軟無力,嚴重影響到正常工作,最初以大腸激躁症治療,後來開始出現血便,經過進一步檢查才確診為潰瘍性結腸炎。


潰瘍性結腸炎 主要是免疫系統異常


潰瘍性結腸炎屬於慢性、反覆性的發炎性腸道疾病,在歐美國家較常見,而台灣近幾年來也日趨增加。中醫師曾子澄說明,潰瘍性結腸炎主要是免疫系統異常,抗體攻擊自身腸道,導致腸道發炎、水腫,嚴重時1天腹瀉10幾次伴隨出血,並引發胃痛、胃悶等腸胃道不適症狀,好發於15至30歲及50至60歲中年族群。


至於潰瘍性結腸炎的致病機轉,目前尚未有明確的答案,主要以先天基因遺傳及後天免疫異常引發,若未及早治療,當心增加日後癌變機率,嚴重甚至腸穿孔,恐須進行切腸手術。


潰瘍性結腸炎 應留意血便與發炎指數


曾子澄醫師表示,患者在罹病初期容易被誤判為大腸激躁症,因為兩者症狀類似。潰瘍性結腸炎常見的症狀是拉肚子、血便,然而大腸激躁症則可能出現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混合型,通常不會伴隨血便。


值得注意的是,潰瘍性結腸炎經抽血檢查會看到發炎指數偏高,經內視鏡檢查會看到結腸部分有紅腫發炎的現象,而單純大腸激躁症經過檢查後不會有上述異常。針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策略,西醫採用免疫製劑、類固醇、生物製劑來抗發炎和抑制免疫功能,副作用是身體容易產生疲倦、虛脫等情形。


曾子澄醫師指出,部分患者會因為西醫控制效果不好,或想減少西藥的使用,轉而尋求中醫治療,前述罹患潰瘍性結腸炎的男性上班族最初經西醫口服藥治療,合併每天使用肛門塞劑,以降低腸道發炎反應,直到前來求診輔以中藥治療,使用塞劑從每天1次,逐漸減少到1周1次,腹瀉症狀也減少,現在已能正常上班、生活。


中醫治療潰瘍性結腸炎 藥方以清除大腸濕熱為主


中醫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源於大腸「濕熱」,因為是自體免疫過抗引起,治療上會採用清除大腸濕熱的藥方,例如:黃連解毒湯、葛根芩連湯,搭配金銀花、青蒿、黃芩等幫助免疫調節的藥材。


若是嚴重出血的患者,中醫會使用仙鶴草、側柏葉、地榆等來收斂止血。當症狀由急性期進入緩解期,中醫會針對中焦脾胃不足,以理中湯、小建中湯等處方加強補虛、補氣,增加患者的精神和體力。


潰瘍性結腸炎在治療上相當棘手,治療之外,飲食和生活的習慣也需要注意。從急性期進入緩解期,患者必須要找出是那些食物引起自己身體不斷發炎的反應,可藉由抽血檢測過敏原,或是透過飲食日記來觀察,曾子澄醫師另外提供觀察病情嚴重程度的3個主要症狀,包括:拉肚子次數有無減少?是否還有出血?以及腹痛的嚴重程度。


腸道日常保健 掌握「移除、修復、維持」3招


關於腸道的日常保健,主要有「移除、修復、維持」3招,曾子澄醫師進一步解釋如下:


▸移除:是指移除過敏原的食物,避免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包括市售的開架胃藥及抗生素,以免引起腸道菌叢失衡,恐會再次出現腹痛、腹瀉及血便等症狀。另外,鮮奶、起司等乳製品容易刺激腸道,應忌口。


▸修復:則指可以補充魚油、豆類、維他命D,以及富含Omega3的鮭魚、鯖魚和秋刀魚等,這些能降低腸道發炎反應。中藥材可以選擇薑黃、白芨,能幫助腸道黏膜進行修復。


▸維持:指的是維持腸道環境健康,可以選擇高纖維、低油及良好蛋白質的食物,可以多攝取花椰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食物,高纖食物可以選擇如:薏仁、糙米、木耳等。此外,紅肉要盡量少吃,若要攝取蛋白質,建議以魚肉代替紅肉。


臨床上不論是潰瘍性結腸炎、胃食道逆流或是腹瀉等病患,常會詢問「可以補充益生菌嗎?」,對此曾子澄醫師呼籲,坊間益生菌種類多元,建議依照醫囑使用益生菌是比較好的方式,且因為菌種各有不同,並非適合每個人的狀況。若出現腸道疾病等相關症狀,不應隨意服用胃藥或止瀉藥,應就醫檢查,確定病因,才能對症下藥。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癌症時鐘又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4年居10大癌症榜首
▸預防糖尿病就從飲食著手 多吃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嚴選推薦:【訂閱】NOW健康 | 頻道 | LINE TODAY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頭痛是國人相當常見的病症,根據流行病學的統計,約有7成的人在過去1年內曾發生頭痛症狀,有1成的人則是在經歷難以忍受的頭痛後,診斷為腦瘤。由此可知頭痛雖然是個發作頻繁的症狀,但真正有嚴重問題的極為少數。   奇美醫學中心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冠宏表示,有偏頭痛問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在台灣,泌尿道上皮癌的發生率比國外高出許多,主要因症狀多為無痛性血尿,導致容易被忽略,等到發現時都已是晚期;台中慈濟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謝登富指出,出現血尿時並不怕,可怕的是不去理會它,尤其若合併出現疼痛、腫瘤等症狀時,就應盡快就醫檢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才能把握治療的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如果要我用一句話來形容出院的心情,那我會這麼說:「我不勇敢誰幫你堅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3日宣布,國內第10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臨床症狀改善、三套採檢皆呈現陰性,目前恢復狀況良好,經由專家會議評估後,最快今日可解除隔離限制,可望於近日內出院。 錄音檔提供指揮中心 罹...

閱讀詳情 »

【文/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兒科主治醫師 巫漢盟】秋冬轉換之際是黴漿菌肺炎的流行期,然而2019年不同於以往,不僅病患人數大幅增加,更有70%患者已對治療用抗生素的紅黴素產生抗藥性。   阿包醫生先前曾做過關於黴漿菌抗藥性的相關研究,當時北台灣地區黴漿菌的抗藥性才12.3%,沒想到6年後的現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