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畢業季來臨 當心「失業型情緒障礙」發作!

畢業季來臨 當心「失業型情緒障礙」發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鳳凰花開,畢業季即將來臨,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六月的失業率以20至24歲為12.38%,居所有年齡分組之冠,也就是在大學剛畢業的族群當中,每7至8人中就有一個人失業。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臨床發現許多應屆畢業生因為對未來茫然,甚至是親友過度關心,造成龐大壓力而導致情緒障礙,近期求診患者增加二成,有些甚至出現合併其他精神症狀,提醒大家應重視年輕族群因求職不順或失業引發的身心問題。

過度關心造成壓力 女大生焦慮合併自我傷害

有位22歲的黃姓女大生(化名),大學畢業準備求職,過去只知道埋頭讀書的她,根本不知道畢業後可以做什麼工作,加上親友過度的關切,讓她感到無法喘氣,最近開始食不下嚥、睡不安心,情緒持續低迷的她,偶然一次在使用美工刀時劃傷手指,突然感到壓力被瞬間釋放,之後只要當她面臨壓力來襲時,便用刀片在手臂上劃上一條條傷口,雖然知道這種紓壓方式不對,卻無法停止這樣的行為。後來被家人發現帶到精神科求診,診斷是因「失業型情緒障礙」引發的焦慮症狀合併非自殺式自傷疾患。

易使用錯誤方式紓解壓力 反而陷入惡性循環

開業醫楊聰財醫師表示,失業型情緒障礙在每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個案在人際及其他身心社會功能上遭遇重大壓力與障礙,引發焦慮的症狀,患者會重覆藉由蓄意的自我傷害身體,抒發心中負面的感受及解除所承受的壓力。根據研究指出,這種合併引發的進階症狀,好發於對壓力承受較弱、敏感,加上情緒復原較為緩慢的族群,當感受到壓力時,就會用自認為有效的壓力釋放方式,如燙菸疤、用刀片劃手腕等;且這些重複行為會讓患者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由於個案了解進行這樣的紓壓行為時並不會導致死亡,在精神科分類為「非自殺式自傷疾患」。

心理治療改善情緒控管能力 搭配藥物治療效果加強

楊聰財醫師說明,針對此類型的患者會先協助找出壓力來源,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轉化過度的負面情緒,再搭配藥物治療,改善失眠及焦慮症狀,有必要時會建議接受心理治療。楊聰財醫師提醒,父母與其過度關心,不如與孩子溝通,一起找到就業方向,同時也應多瞭解彼此生活近況,如有睡眠障礙或是情緒不穩定,應儘速就醫,以免衍生其他精神症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接種牛津AZ疫苗後死亡已有25名個案,當中20例75歲以上長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建議,慢性病患可確認病況穩定在打疫苗,副作用症狀學理上可能影響身體狀況;另外,指揮中心表示,施打疫苗後死亡,家屬同意解剖,補助30萬元...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第2批美國莫德納疫苗抵達台灣,總共24萬劑,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待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再提供新冠接種計畫優先對象接種,不久將有第3批。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6月18日晚間完成莫德納公...

閱讀詳情 »

生活中心/林彥君報導本土疫情來勢洶洶,餐廳全面禁止內用,不少民眾會自行買食材回家料理,在下廚之前因擔心病毒會殘留在食物上,會用自來水將食材清洗乾淨,不過事實上並不是每樣食材都適合先用水洗。有韓國中醫師特別點出四種食材,千萬不要洗。對此,《民視新聞網》也進一步詢問知名中醫師吳明珠,她表示如果食材上殘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新北市從6月18日起為不在籍的85歲以上長者在全市76處接種站接種疫苗,新北市長侯友宜強調,長者接種疫苗不求快速,而是求穩、求安全,讓長者提升保護力對抗病毒威脅。規劃疫苗接種站 長者安心施打侯友宜表示,新北市規劃26處中、大型疫苗接種站,寬敞的空間和動線規劃,讓長者能在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