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畢業季來臨 當心「失業型情緒障礙」發作!

畢業季來臨 當心「失業型情緒障礙」發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鳳凰花開,畢業季即將來臨,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六月的失業率以20至24歲為12.38%,居所有年齡分組之冠,也就是在大學剛畢業的族群當中,每7至8人中就有一個人失業。精神科楊聰財醫師表示,臨床發現許多應屆畢業生因為對未來茫然,甚至是親友過度關心,造成龐大壓力而導致情緒障礙,近期求診患者增加二成,有些甚至出現合併其他精神症狀,提醒大家應重視年輕族群因求職不順或失業引發的身心問題。

過度關心造成壓力 女大生焦慮合併自我傷害

有位22歲的黃姓女大生(化名),大學畢業準備求職,過去只知道埋頭讀書的她,根本不知道畢業後可以做什麼工作,加上親友過度的關切,讓她感到無法喘氣,最近開始食不下嚥、睡不安心,情緒持續低迷的她,偶然一次在使用美工刀時劃傷手指,突然感到壓力被瞬間釋放,之後只要當她面臨壓力來襲時,便用刀片在手臂上劃上一條條傷口,雖然知道這種紓壓方式不對,卻無法停止這樣的行為。後來被家人發現帶到精神科求診,診斷是因「失業型情緒障礙」引發的焦慮症狀合併非自殺式自傷疾患。

易使用錯誤方式紓解壓力 反而陷入惡性循環

開業醫楊聰財醫師表示,失業型情緒障礙在每個年齡層都可能發生,個案在人際及其他身心社會功能上遭遇重大壓力與障礙,引發焦慮的症狀,患者會重覆藉由蓄意的自我傷害身體,抒發心中負面的感受及解除所承受的壓力。根據研究指出,這種合併引發的進階症狀,好發於對壓力承受較弱、敏感,加上情緒復原較為緩慢的族群,當感受到壓力時,就會用自認為有效的壓力釋放方式,如燙菸疤、用刀片劃手腕等;且這些重複行為會讓患者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由於個案了解進行這樣的紓壓行為時並不會導致死亡,在精神科分類為「非自殺式自傷疾患」。

心理治療改善情緒控管能力 搭配藥物治療效果加強

楊聰財醫師說明,針對此類型的患者會先協助找出壓力來源,透過認知行為治療,轉化過度的負面情緒,再搭配藥物治療,改善失眠及焦慮症狀,有必要時會建議接受心理治療。楊聰財醫師提醒,父母與其過度關心,不如與孩子溝通,一起找到就業方向,同時也應多瞭解彼此生活近況,如有睡眠障礙或是情緒不穩定,應儘速就醫,以免衍生其他精神症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26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放射治療可以控制癌症、減輕罹癌的不適以及改善生活品質,是癌症患者的一種治療選擇,但所有治療方式都有優缺點,副作用也因人而異。放射線治療皮膚炎是癌症病人接受放射線治療後常見的副作用之一,尤其常見於乳癌的放射治療,受照射範圍內的皮膚通常會依劑量與時間有不同的反應以及副作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0歲嬤腹痛險暈倒田中  檢查才知晚期肝癌70歲從事務農的王阿嬤,平日身體健朗,儘管年事已高,仍常跟著兒孫下田巡視。二年前某天檢查作物時,突然感到腹部一陣悶痛不適,險暈倒於田中。原以為是急性腸胃炎,被家人送醫檢查後,才赫然發現肝臟已有6顆腫瘤,最大顆直徑達6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失智者因認知功能缺損,造成對環境改變的調適較差,若發現身周圍長輩出現記憶力明顯減退、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判斷力變差、言語表達困難,甚至情緒改變等,就恐是失智徵兆,必要時應進一步就醫治療;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尤其農曆春節即將到來,將邁入失智者走失的高峰,因此應...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僵直性脊椎炎屬於生在脊椎關節的慢性發炎疾病,會使患者脊椎漸漸僵化如一根竹竿,造成疼痛難耐,治療上也僅能透過抗發炎藥物控制,並無有效阻止贅骨生成的方法,但根據最新研究發現,僵直性脊椎炎的關鍵酵素TNAP不僅能產生贅骨,且對於TNAP酵素的活化程度,也與骨化的情形成正比,研...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