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異位性皮膚炎一直好不了 有可能是「微循環」出問題

異位性皮膚炎一直好不了 有可能是「微循環」出問題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1種過敏反應的症狀,常被誤認是「食物過敏」或「免疫力低下」導致,但其實多源於季節變化、壓力或是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毛髮等產生過敏反應而誘發,僅少數因為食物過敏引起、身體太弱或免疫力差所導致。


許多人過敏常反覆發作,治療不得其法,現代醫學發現,身體之所以出現過敏症狀,源自於體內累積許多無法代謝的毒素,負責排出毒素的管道又受到阻礙,追根究柢,這與人體「微循環」系統暢通與否,實屬相關。


人體內的血液從心臟流入動脈、從動脈流入微血管,再從微血管流入靜脈,最終回到心臟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循環」,其中發生在微血管的循環,則稱為「微循環」。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循環,實際上卻占了全身血管74%,一旦體內的微循環出現障礙、阻塞,供應給組織細胞的養分和氧氣就不足,新陳代謝緩慢無法正常運作,體內的廢物和二氧化碳無法排出體外,除了身體心臟、腦部、消化、肝腎等器官會出現異狀,而反映在皮膚則衍生發炎、過敏現象。


身體有如工廠,1個環節出問題就會連帶影響整體效能。當身體缺氧,耗能相對增加,心臟血管要加倍努力的輸送血液,脂肪組織和胰臟必須製造更多代謝荷爾蒙、升糖素、胰島素等來幫助細胞攝取血糖、血脂,而肝腎器官處理代謝體內廢物的工作量也大幅提升,身體必須利用更多免疫細胞處理損傷細胞,無形中大量消耗身體能量。


若將人體的大血管比喻為埋在城市地底下的自來水大水管,那麼微細血管就像是家裡的水龍頭,同理體內的微細血管的重要性,在於它是身體內氣體、物質唯一藉以循環交換之所在,舉足輕重。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忙碌的民眾不須出門,在家也能緩解微循環不良的問題。現代人可以透過電磁脈衝原理改善身體循環,經由微弱跳動、特殊及多維信號裝置產生的電磁場,進而調節身體微循環的活絡與暢通。來自德國醫學科技的班默(BEMER)磁場物理治療儀台灣總代理畀馬公司方欽瑩總經理說明,經科學證明班默磁場物理治療儀能優化血液輸送到身體細胞的方式,尤其在毛細血管的作用上,能增加27%血管舒縮運動及29%微循環血流量,改善31%靜脈血液回流,並提高29%細胞氧氣利用率,降低身體因累積毒素導致的發炎、過敏等疾病產生。


人們常常因為小問題置之不理,等到累積成重大疾病時,往往已經錯失預防的先機。既然微循環如此重要,日常生活該如何維持呢?除了維持規律生活作息,飲食均衡和適度運動皆不可少,但對於忙碌的現代人常常力有未逮,建議可考慮透過物理治療儀的輔助,輕鬆在家促進微循環的暢通,讓身體常保健康狀態。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相關推薦

小編就帶你一下你不知道的那些腳部信號的暗示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養生常識。看看以下哪些情況是你有過的吧。 1、足部的黑點 我們總是把皮膚癌和日曬聯繫起來,所以我們通常不會檢查腳上的黑點。然而,作為皮膚癌中最危險的黑素瘤,就可能發展到不經常接觸陽光的部位。黑素瘤甚至可能出現在腳指甲下面,看起來像是個黑點...

閱讀詳情 »

37歲的孔女士終於懷上了,可是在孕4月時不幸卻被查出胎兒心臟有缺陷、主動脈弓發育不全,醫生建議終止妊娠,萬念俱灰的孔女士最終決定結束胎兒的生命:我這輩子是不是注定沒有自己的孩子,原來之前她已經流產過兩次。 當她第一次服用墮胎藥時,居然沒有反應,於是她在吃第二次的時候,加大了劑量,可是孩子還是沒有墮...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灣生技產業蓬勃發展,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產試驗所組成的「褐藻產業應用研發團隊」,針對台灣小分子褐藻醣膠研發成就更是耀眼,尤其在病後輔助調養上,近年研究成果非常豐碩,屢屢登上國際權威的醫療學術期刊;該團隊不但將此成就成功推上國際舞台,且於近日榮獲第12屆國家新創獎「學...

閱讀詳情 »

據中央氣象局預報 2/6號小年夜會有新的一波寒流來襲,天氣寒冷,很多人會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中醫認為這是體虛的一個表現。那麼冬天手腳冰冷怎麼辦呢?要怎麼進行調理呢?中醫告訴我們可以試試按摩法。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一、大椎通陽(圖片來源大椎是調節全身怕冷的重要穴位,每次洗澡時先用熱水沖大椎穴1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