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異位性皮膚炎一直好不了 有可能是「微循環」出問題

異位性皮膚炎一直好不了 有可能是「微循環」出問題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1種過敏反應的症狀,常被誤認是「食物過敏」或「免疫力低下」導致,但其實多源於季節變化、壓力或是對空氣中的過敏原,如塵蟎、動物毛髮等產生過敏反應而誘發,僅少數因為食物過敏引起、身體太弱或免疫力差所導致。


許多人過敏常反覆發作,治療不得其法,現代醫學發現,身體之所以出現過敏症狀,源自於體內累積許多無法代謝的毒素,負責排出毒素的管道又受到阻礙,追根究柢,這與人體「微循環」系統暢通與否,實屬相關。


人體內的血液從心臟流入動脈、從動脈流入微血管,再從微血管流入靜脈,最終回到心臟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循環」,其中發生在微血管的循環,則稱為「微循環」。看似微不足道的微循環,實際上卻占了全身血管74%,一旦體內的微循環出現障礙、阻塞,供應給組織細胞的養分和氧氣就不足,新陳代謝緩慢無法正常運作,體內的廢物和二氧化碳無法排出體外,除了身體心臟、腦部、消化、肝腎等器官會出現異狀,而反映在皮膚則衍生發炎、過敏現象。


身體有如工廠,1個環節出問題就會連帶影響整體效能。當身體缺氧,耗能相對增加,心臟血管要加倍努力的輸送血液,脂肪組織和胰臟必須製造更多代謝荷爾蒙、升糖素、胰島素等來幫助細胞攝取血糖、血脂,而肝腎器官處理代謝體內廢物的工作量也大幅提升,身體必須利用更多免疫細胞處理損傷細胞,無形中大量消耗身體能量。


若將人體的大血管比喻為埋在城市地底下的自來水大水管,那麼微細血管就像是家裡的水龍頭,同理體內的微細血管的重要性,在於它是身體內氣體、物質唯一藉以循環交換之所在,舉足輕重。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忙碌的民眾不須出門,在家也能緩解微循環不良的問題。現代人可以透過電磁脈衝原理改善身體循環,經由微弱跳動、特殊及多維信號裝置產生的電磁場,進而調節身體微循環的活絡與暢通。來自德國醫學科技的班默(BEMER)磁場物理治療儀台灣總代理畀馬公司方欽瑩總經理說明,經科學證明班默磁場物理治療儀能優化血液輸送到身體細胞的方式,尤其在毛細血管的作用上,能增加27%血管舒縮運動及29%微循環血流量,改善31%靜脈血液回流,並提高29%細胞氧氣利用率,降低身體因累積毒素導致的發炎、過敏等疾病產生。


人們常常因為小問題置之不理,等到累積成重大疾病時,往往已經錯失預防的先機。既然微循環如此重要,日常生活該如何維持呢?除了維持規律生活作息,飲食均衡和適度運動皆不可少,但對於忙碌的現代人常常力有未逮,建議可考慮透過物理治療儀的輔助,輕鬆在家促進微循環的暢通,讓身體常保健康狀態。


更多NOW健康報導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糖尿病居第5位 糖友營養補充選對了嗎?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衛福部公布108年10大死因 近3成國人死於癌症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膀胱過動症在國內盛行率約16至18%,與年齡老化、糖尿病及骨盆腔脫垂鬆弛等因素息息相關,患者會出現排尿次數增加、尿急感、急迫性尿失禁及夜尿等症狀,嚴重恐影響日常生活。台中榮總婦女醫學部謝筱芸醫師指出,目前治療上除了膀胱內注射肉毒桿菌毒素手術,也可藉由最新的「經皮脛神經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2歲男性A先生,才剛洗完澡準備彎下腰穿褲子時,此時突然聽到「喀」一聲,頓時感覺其雙下肢劇痛無力,經急診醫師檢查後發現,其腰椎第2~3節椎間盤破裂突出,嚴重壓迫腰椎神經,因此趕緊立即手術。由於患者有糖尿病病史,血糖高達500,醫師擔心手術後傷口癒合不良,因此決定採微創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9歲張伯伯平時愛吃花生,且總是吃隔夜菜,近一年來體重突狂掉10公斤,赴醫檢查發現左肝竟有一顆5公分腫瘤,不過他一度選擇保守治療,直至疫情緩解,決定聽從建議接受3D腹腔鏡手術切肝治療,5天後順利出院且追蹤良好,讓他大呼:「早知道直接開刀就好啦!」惜福、惜食常吃隔夜菜 惹...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冬季的濕冷天氣到來,氣溫驟降,35歲的葉先生的雙手開始乾燥,嚴重時還會龜裂流血、脫皮,不是皮膚變硬,就是皮屑頻頻脫落,連指紋、掌紋都變得很模糊,手機的指紋辨識都按不出來,入境日本前在海關按指紋,按了10幾分鐘還沒過關,入境前要擔心「按不出指紋」被遣返。這正是典型的「富...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