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異位性皮膚炎生活不正常 小心療效打折扣

異位性皮膚炎生活不正常 小心療效打折扣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對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來說,每當季節交替之際,症狀頻出,常見症狀包含發癢、紅腫、脫屑,尤其氣溫過冷或下雨天潮濕,會讓肌膚發癢更加明顯。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指出,改善異位性皮膚炎症狀,除了打針、吃藥和擦藥外,日常生活若不正常,療效也會大打折扣。

全天癢不停 痛苦指數最高點

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許先生表示,從小因為異位性皮膚炎,常全身發癢,渾身都不舒服。「小時候過敏症狀集中在手腳,青春期後就整個蔓延到全身。」之前他擔任工程師時,因為皮膚搔癢、長時間淺眠,甚至還因睡眠不足,又服用抗組織胺藥物,讓精神更差,上班的效率都被影響。

「身為中重度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發癢、發紅、脫屑、紅疹,有時候甚至流組織液等。」許先生分享,他尤其對於奶製品的食物,過敏發作的機率更頻繁,只要吃了蛋糕、巧克力等高糖分飲食或是奶製品,就加重病情。

治療異位性皮膚炎 傳統有三防線

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方法,目前有三線治療。朱家瑜解釋,第一線是乳液、保濕劑、外用類固醇藥膏、抗組織胺藥物;第二線則是免疫抑制劑藥膏、口服或注射類固醇、照光治療;第三線為口服或注射免疫調節劑等。

朱家瑜指出,全身性免疫調節藥物是化合藥物,長期使用若不慎,可能會導致肝、腎異常、白血球下降、掉頭髮等副作用。另外,第一線和第二線藥物對於中重度患者,治療表現較不理想。因此,對於傳統療法,像許先生這些中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其實效果不佳。

中重度患者控制不佳 生物製劑可改善

目前剛引進台灣的生物製劑藥物,讓長期備受皮膚炎困擾的許先生獲得不錯效果。研究顯示,近半數中重度患者接受生物製劑治療後,紅腫面積跟嚴重程度約改善75%。

只是目前健保尚未給付這款藥劑,所以生物製劑需自費,所費不貲。朱家瑜建議,中重度患者,病徵佔體表面積10%以上,EASI濕疹嚴重分數16分以上,使用傳統類固醇藥膏和吃藥效果仍不好,可以考慮選擇生物製劑。

「第一次施打必須打兩針,接著隔兩週就必須打一針。」朱家瑜建議,至少注射4個月至半年,再評估狀況。因為藥物是自費,因此患者可考量自身經濟因素評估是否需要自費治療。但是國外研究建議持續注射,德國已有患者連續注射5年。常見副作用是施打部位較疼痛,另外是眼睛過敏比率會增加,但異位性皮膚炎患者本身就常眼睛過敏。

患者生活作息須正常 以免影響病情

由於異位性皮膚炎是多發性因素,環境中的黴菌、塵蟎、貓狗毛外,與患者情緒壓力、天氣轉變都有關係。朱家瑜提醒,所以患者如果常熬夜、有考試、求職壓力大、與男女朋友分手、親友吵架,春天天氣變化不穩定,都會讓病情惡化。他強調,若患者只吃藥、打針,但食衣住行卻沒有控制,療效仍會大打折扣。

【延伸閱讀】大腿抽脂竟凹陷 音波搶救「橘皮腿」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9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台中一所私立幼兒園驚傳5歲男童觸摸6歲女童下體的事件,但這並非單一案例,去年新北市一間私立幼兒園,也發生6歲男童摸同齡女童私處的案件,發生在幼兒園孩童間疑似性騷擾或猥褻事件,出現幼齡化的現象,令人驚訝,更讓家長擔憂!受害者、加害者 竟然都還是「小小孩」家扶基金會表示,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發生蟹足腫時,患者會感到又痛又癢,多好發於前胸、腹部、肩膀、上背部、頭頸等處,發作時間不一,且會因反覆割除,導致疤痕不斷增生,不僅外觀不美觀,也可能造成搔癢、疼痛、緊繃等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根據統計,國內蟹足腫年發生率約為萬分之15,男女發生比率相當,有色人種發生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年24歲的小青,十二歲時遭逢車禍,透過多次開刀、療養,從植物人狀態奇蹟般甦醒,如今智力仍停留在國小階段,身體左半邊肢體無力、聽不見聲音,雖然肢體動作不靈活,但透過手握彩筆,他就化身綻放燦爛笑容的陽光大男孩;此次他參與了臺中慈濟醫院與信望愛智能發展中心舉辦的『繽奇旅』-...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氣溫持續發燒,勿將孩童獨留車內!夏日悶熱常使車廂溫度快速攀升,幼童體溫調節能力較差,待在高溫密閉的空間,可能造成幼童熱傷害。國民健康署提醒,家長應提高警覺,即使開車臨停片刻,也不要獨留幼童於後座,以免車廂過熱,造成孩子身體脫水、暈厥、中暑。若孩童出現體溫升高、皮膚乾...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