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當心嗡嗡聲!日本腦炎進入高峰期

當心嗡嗡聲!日本腦炎進入高峰期
(優活健康網記者湯蕎伊/綜合報導)夏天蚊子多,感染日本腦炎的風險也隨之升高,日本腦炎的流行季節為每年5月至10月,高峰期為6月至7月,日本腦炎是經由病媒蚊叮咬感染,傳播日本腦炎的病媒蚊以三斑家蚊為主,病媒蚊主要孳生於水田、灌溉溝渠及池塘等處,一天中最常叮咬人的時段是在黎明和黃昏的時候。

裝紗窗、紗門 避免蚊蟲叮咬

居家預防方面,可於家中裝設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使用蚊帳,避免蚊蟲叮咬,個人保護措施上,應避免在黎明和黃昏等病媒蚊活動的高峰期,於豬舍、其他動物畜舍,或病媒蚊孳生地點的附近活動,並宜穿著淺色的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生署核可的防蚊藥劑,以降低感染的風險。

感染日本腦炎患者大部分是沒有症狀,少部分病患會有頭痛、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發燒或輕微呼吸道感染症狀,嚴重者則會出現劇烈頭痛、高燒、痙攣、抽搐或昏迷等症狀,最後可能導致神經、精神性後遺症或死亡。

幼兒感染 恐影響智力發展

幼兒若感染日本腦炎,有可能影響智力發展,且日本腦炎的恢復期較長,所造成的神經性後遺症包括語言障礙等,智力不足則常發生在年輕的小孩,精神性後遺症則以脾氣暴躁、性格不正常為主,然而,接種疫苗是預防日本腦炎最有效的方法,出生滿15個月的幼兒應接受2劑疫苗注射,其間相隔2週,隔年再接種第3劑,家中如有未完成疫苗接種的適齡嬰幼兒,應儘速帶往轄區健康服務中心,或指定醫療機構完成接種。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特殊癌症,根據101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全國每年約新增1000名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由於症狀不易分辨,常導致病人約需花5~7年時間,才能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民眾針對可辨別的10大警訊,包括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35歲的許先生在旅遊業做內勤,寒暑假是1年中最忙的時間,旺季時候一天工作超過12小時,除了午餐及晚餐常忽略,工時長也壓縮到睡眠,胃脹氣問題的次數越來越頻繁,40歲蔡小姐,工作下班後還需要帶小孩,一整天「工時」加總有15小時,睡眠時數平均也不足5個小時,家庭工作兼顧壓...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大腸直腸癌躍升台灣10大癌症之首,台灣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一直以來以手術切除為主,再輔以化學藥物治療或放射治療,手術方式經一段時間的演變,現在大部分的大腸直腸癌都能以腹腔鏡的方式,或更高階的達文西機器人手臂來進行腹部的微創手術。 腹腔鏡微創手術 提高保留肛門的機會 ...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腦中風常病發突然,沒有特別明顯的徵兆,等到癱倒在地上,即使趕快送醫,重則危及生命,更多的是造成各種後遺症,號稱「閃靈殺手」,對病人及家屬身心與經濟造成重大打擊,新北市協同轄內8家急救責任醫院,建置24小時全年無休的腦中風緊急醫療處置網絡,要在3小時黃金治療時間內有效...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