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健康★常被誤診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用10大警訊辨別!盜汗、發熱...已故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也是因為這個病症逝世的!

(優活健康網記者徐平/綜合報導)

常被誤診的「神經內分泌腫瘤」,可用10大警訊辨別!盜汗 發熱...已故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也是因為這個病症逝世的!

「神經內分泌腫瘤」是一種特殊癌症,根據101年癌症登記資料統計,全國每年約新增1000名神經內分泌腫瘤病患,由於症狀不易分辨,常導致病人約需花5~7年時間,才能確診為「神經內分泌腫瘤」,民眾針對可辨別的10大警訊,包括咳嗽、氣喘、慢性腹瀉、反覆性潰瘍、低血糖嚴重飢餓感、盜汗、熱潮紅、發熱、心悸及皮膚炎等,提高警覺,以利及早診斷辨別、及早治療。

無特定徵兆或症狀 常被誤認其他疾病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已故蘋果電腦執行長──賈伯斯,2011年因「神經內分泌腫瘤」逝世,故又稱為「賈伯斯病」,有一部分腫瘤會分泌荷爾蒙,引發臨床症狀,但卻因無特定癥兆或症狀,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而延誤治療。

神經內分泌腫瘤難以診斷 易混淆

神經內分泌腫瘤會依腫瘤部位、分泌荷爾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症狀表現,醫學上用「斑馬」形容,就像是聽到馬蹄聲時,往往直覺來的是馬,但有可能是斑馬,用以比喻神經內分泌腫瘤難以診斷、易和其他疾病混淆,也很容易忽視疾病症狀的嚴重性,造成後續對於身體的危害。

腹痛、拉肚子、低血糖、盜汗

神經內分泌腫瘤好發部位包括腸胃道及胰臟,其次是肺部,目前無法確定發生原因,常見的臨床症狀包括腹痛、拉肚子、低血糖、盜汗、臉潮紅、咳嗽、氣喘等,因症狀相當多元,經常被誤認為其他疾病,根據國外過去的研究指出,平均需5~7年才得到正確診斷,超過5成的個案,經確診時已轉移或惡化。

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增加5倍

依據國家衛生研究院於2013年發表的資料顯示,自1996年至2008年間,神經內分泌腫瘤發生率也同樣增加5倍,估計每年新增個案為1400人,這情形可能和民眾越來越注重身體健康,接受健檢而早期發現腫瘤、臨床醫師對神經內分泌腫瘤的認知警覺心提升有關,只要早期發現腫瘤並儘早手術切除,一般而言預後良好。

【更多精彩內容請上《優活健康網》官方網站《優活健康網》官方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人一生至少1/3時間在睡覺,想要維持身心健康,充足睡眠不可或缺,但幾乎所有人都曾有輾轉難眠的夜晚。一名46歲小姐失眠數個月,擔心安眠藥會成癮遲遲不敢就醫,直到失眠狀況漸影響到工作甚至身心狀況,才尋求醫師協助。根據統計,台灣每10個人就有1人受失眠所苦,其中又以女性...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罹患慢性肺部疾病的陳伯伯時常入住病房,醫師勸誡他不要再抽菸,亦建議他查詢氣象局懸浮微粒PM2.5預報資料,濃度偏高最好不要在外面活動。陳伯伯對於PM2.5這個名詞很陌生,解說後才了解到原來髒兮兮的空氣會讓他的肺部疾病加重。 PM2.5粒子 造成肺炎、肺癌甚至心血管...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一名65歲女性,4個月前因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持續復健治療時發現左側手部及肩膀疼痛不適,且末梢腫脹膚色改變無法活動。回診時醫師表示可能是好發於中風病患患側的肩手症候群,給予短暫抗發炎藥物及類固醇治療,並提供物理治療1星期後病狀改善。停止藥物治療,但持續進行物理治...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記者林奐妤/綜合報導) 近年來由於外食比例增加,飲食習慣西化,民眾普遍蔬菜水果攝取不足,腸胃道潰瘍及腸胃道癌症罹病人數逐年攀升,年齡層也逐漸下降。要如何才能減少腸胃道的疾病發生呢? 高麗菜等十字花科蔬菜 提高小腸黏膜酶活性 免疫學期刊最近發表了一篇研究,裡面指出多攝取十字花科...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