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當心! 心房顫動中風機率高5倍

當心! 心房顫動中風機率高5倍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

根據統計,臺灣心房顫動的罹病率佔人口的1%,等於每一百個人就有一人有心房顫動,而三高的病人則是高風險族群。研究更顯示,心房顫動的患者,中風機率比一般人高出五倍,死亡率則是一般人的兩倍。為此,花蓮慈濟醫院在「心動列車」尋找健康心救星衛教宣導座談會上,帶著民眾認識心房顫動以及心房顫動與中風的風險,讓民眾重視心房顫動。

心房顫動分三類 藥物控制防堵中風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張懷仁醫師表示,心房顫動就是心房不規則的亂跳,因心臟不正常的運作,使心房無法排空血液,導致血液沉澱,留在心房內進而形成血塊,當血塊隨著血液流進腦部,就容易造成腦中風。而心房顫動又有1.陣發性,突然、短暫性發作,心跳能自行回復正常、2.持續性,發生持續一週以上,須靠藥物回復、3.永久性,心臟持續不規則跳動,藥物也無法回復。

張懷仁醫師補充,不管哪種心房顫動都需先從藥物治療開始,控制心臟速率、降低發作,最重要的是搭配抗血栓藥物使用,以預防中風;術式則依醫師評估可做心臟電擊整流術,或是3D立體定位電燒術或冷凍氣球消融術,讓心臟回歸正常跳動。

服用抗凝血藥 食用這些食物應當心

花蓮慈濟醫院心臟內科謝仁哲醫師說明,若病患在服用抗凝血藥時,在食用芒果、菠菜、綠花椰菜、豆子等深綠色蔬菜,應特別注意,因這類食物容易使藥物效果變得不佳;而有服用保健食品的病友,則要注意人蔘、當歸、紅花與銀杏等具有活血效果食物,或是鳳梨酵素、木瓜酵素服用後會加強藥效,應特別謹慎。

若有不適應立即就醫 以防不可逆的憾事發生

張懷仁醫師提醒,民眾若常常覺得容易疲倦、呼吸困難、胸口悶痛,甚至暈眩、昏倒,就應盡速就醫檢查。而病友也需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運動、按時追蹤,應避免食用會引發心律不整的咖啡、菸及酒精等,如在服用抗凝血藥期間,刷牙血流不止、小便有血、大便顏色如柏油般黑,也應立即回診檢查,以維持良好的生活品質。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91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廚房裡的廚具、砧板跟冰箱,如果沒有好好清理,會滋生多少細菌?這些每天會接觸到食品的地方,都跟我們的食品安全息息相關。食品安全除了是政府、生產者、經營者的責任,更是每個人的責任,民眾若能夠「從家開始」,由接觸食品最密切的冰箱整理開始,就能做好自我的食品安全與維護。以下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6月7日起全臺防疫措施擴大解封,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門禁管制也將鬆梆,當日起民眾進出醫院門口不必再插健保卡、查詢T.O.C.C(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群聚史),但仍須戴口罩、洗手消毒及自動量測體溫。進院都要T.O.C.C 員工輪流站崗隨...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隨著電腦、手機發展越來越精緻,現在連「分子的體重計」──質譜儀(Mass Spectrometer),也變得更輕巧多工!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陳仲瑄院士和林俊利研究技師推出新一代「可攜式多游離源生物質譜儀」,不僅體積變小、變輕,還可帶出實驗室,隨時隨地檢測多種小分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家上市公司女董座日前住進醫院加護病房,其在美國的女兒接獲病危通知,火速趕回探視,卻碰上新冠肺炎疫情被要求居家檢疫;她心急如焚打「1922」向衛生局申請自費病毒篩檢獲准後,持單到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接受篩檢,當日即取得檢驗報告為陰性反應,而得以如願到醫院見母親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