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疔子VS痘痘差在哪?皮膚科醫師:這些人容易疔子上身

日前有女網友在網路社群上PO出自己男友太陽穴長「疔子」,留下宛如彈孔般傷口的恐怖照片,引起網友熱議,直呼實在太可怕了。什麼是「疔子」,和痘痘有何不同?又有哪些人是高好發族群呢?若疔子不幸上身,又該怎麼辦?就讓我們聽專業皮膚科醫師怎麼說!

疔子VS痘痘差在哪?皮膚科醫師:這些人容易疔子上身

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疔子又可以稱作「癤子」、「癰」,指的是一種皮膚毛囊感染、發炎的問題。

疔子VS痘痘差在哪?原來都是毛囊炎

究竟什麼是「疔子」,又是怎麼產生的呢?疔子和青春痘差在哪呢?皮膚科醫師趙昭明表示,疔子又可以稱作「癤子」、「癰」,指的是一種皮膚毛囊感染、發炎的問題。其主要成因為皮表傷口、毛孔不慎感染金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所引起,因此只要是人體皮膚有毛孔的地方,都有可能發生。

至於疔子和痘痘有何不同,民眾該如何區分?趙昭明醫師解釋,雖然痘痘也是一種毛囊發炎的現象,但其所感染的菌種卻和疔子大不相同。一般來說,青春痘主要是因為感染痤瘡桿菌所引起,和疔子所感染的細菌相比,其發炎症狀大多不會這麼嚴重。

疔子VS痘痘差在哪?皮膚科醫師:這些人容易疔子上身

青春痘主要是因為感染痤瘡桿菌所引起,和疔子所感染的金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綠膿桿菌相比,其發炎症狀大多不會這麼嚴重。

拒絕疔子上身,這些族群要當心,日常生活注意這些事助預防

外界不禁好奇,預防疔子上身,到底該怎麼做?哪些人又要特別注意防範呢?趙昭明醫師指出,由於疔子的成因主要與細菌感染、免疫力又無法即時發揮功能,抵禦病菌入侵有關。故本身有糖尿病、免疫疾病、肝腎功能不佳者,更要特別當心。

疔子VS痘痘差在哪?皮膚科醫師:這些人容易疔子上身

網路上熱議的疔子案例,該名患者之所以會因為長疔子,造成這麼大,且深如彈痕般的傷口。這主要與患者患部遭細菌腐蝕至深層組織,也就是細菌侵犯皮膚的皮下脂肪、肌肉層有關。

此外,避免皮膚長疔子,平時更要注重個人衛生、做好日常清潔保養。同時,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維持免疫機能正常運作,更是重要。建議民眾應盡量避免熬夜,以免會干擾荷爾蒙、內分泌平衡,少吃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不讓肌膚處於悶熱、不透氣的狀態,都有助預防疔子、痘痘等毛囊炎問題找上門。

避免病症惡化!醫師提醒,皮膚紅腫、熱痛持續3天未改善速就醫

至於,近幾日網路上熱議的疔子案例,該名患者之所以會因為長疔子,造成這麼大且深如彈痕般的傷口,趙昭明醫師解釋,這主要與患者患部遭細菌腐蝕至深層組織,也就是細菌侵犯皮膚的皮下脂肪、肌肉層有關。但還好根據網友自述,患者就醫即時,沒有進一步造成壞死性筋膜炎,或蜂窩性組織炎的發生。

為避免症狀因延誤就醫而惡化,趙昭明醫師也再次提醒,一旦民眾發現自己皮膚出現紅腫、疼痛等疑似發炎症狀,且持續3天未見改善(消退),就建議應儘速就醫,尋求專業皮膚科醫師釐清原因,依據病況給予相關藥物治療,較有保障。

經過診斷確診為疔子,更要按照醫囑正確服用、塗抹抗生素藥物,同時避免爛擠、爛壓,甚至觸碰患處,才不會增加傷口感染風險。一般來說,只要規律用藥10天~2週左右,症狀皆能獲得控制,患者務必要有耐心。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2/7491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延伸閱讀】

相關推薦

【台灣新生報記者李叔霖報導】 所謂便祕指的是排便次數減少、經常二、三天甚至更久才排便一次。 專家看法 中醫師吳宏乾表示,傳統中醫認為,經常便祕的人可以從飲食來改善症狀,甚至針對便祕證型選擇相對應食物、料理,如此改善效果會明顯一點,例如鬱熱型便祕, 適合多吃蘋果、梨子、豆芽、蘿蔔、黃瓜、菠菜、芹菜、萵...

閱讀詳情 »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胃食道逆流,少吃高油或偏辣的食品。北市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謝嘉豐提醒,過多脂肪會刺激胃酸分泌,症狀發作時,全脂牛奶與肥肉或油炸、辛辣食物都要少碰。 謝嘉豐說,胃食道逆流主要發生在食道以及胃交接的地方,俗稱「火燒心」或「溢赤酸」。胃酸或胃內容物從胃裡面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73歲的鍾先生9年前安裝心臟支架後,便定期至心臟科看診,2~3年前開始,自覺體力愈來愈差,遂接受心臟物理治療。這些日子下來,復健成效佳,已經可以正常出門,甚至重拾旅遊興趣。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喬馨表示,很多人疑問,心肌梗塞後何時可恢復活動?通常只要沒有心臟衰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顏慶甯報導)隨著天氣開始轉熱,病媒蚊孳生情形也日漸嚴重。高雄市政府衛生局指出,截至今年4月8日為止的全市社區病媒蚊密度調查顯示,中華電信125處箱涵中,共有29處積水孳生登革熱病媒蚊,陽性率高達23%。提醒民眾,應關心住家附近各項可能孳生病媒蚊的設施和設備,如台電、中華電信等箱涵,...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