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下塑身新指標 醫美科技挽救「重」災戶

疫情下塑身新指標 醫美科技挽救「重」災戶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之下,許多民眾當心多人群聚在室內密閉空間會增加感染風險,因此「健身房」也默默成為疫情高風險禁區。但在少出門、少運動的情況下,身材管理可就相當不易,局部性脂肪囤積讓疫情持續延燒的同時,也成了民眾其二擔心的困擾。

減少外出活動宅在家中做防疫,不少民眾以「美食」做為生活調劑,無形中也讓身材逐漸走樣。擔心去健身房有感染風險的民眾,進而轉為借助醫美科技雕塑身材,開業醫美診所翁書賢院長表示,非侵入式的減脂療程,等同進健身房一次運動的時間,且不須狼狽運動爆汗,同樣可針對想要加強雕塑的部位進行曲線雕塑,成為疫情下體態雕塑的新選擇。


疫情下塑身新指標 醫美科技挽救「重」災戶

超音波減脂 腹部、臀部也能「塑」

翁書賢醫師指出,近期門診詢問曲線雕塑比例增高,其中以腹部、臀部較多,主要因防疫期間飽足一餐後足不出戶,運動量大幅減少脂肪囤積得快,因此在脂肪易囤積部位外觀上的變化相對格外明顯。醫師進一步說明,非侵入式減脂正是藉由高能量的聚焦超音波(HIFU)對脂肪組織進行加熱,其結合接觸式冷卻探頭,以聚焦超音波高溫熱能引發脂肪細胞凋亡,而肌膚表面透過具有恆溫5℃冷卻系統的治療探頭,能在施打時冰鎮表皮,避免肌膚表皮產生熱傷害,遭受破壞的脂肪細胞最後會經由人體自然代謝排出體外,進而達到局部脂肪減少的效果。此外,藉由熱效應的原理,可有效幫助刺激膠原蛋白組織新生重組,進而促使肌膚緊實,讓雕塑曲線能夠更加有感。

防疫少出門 悶在家也要動一動

醫師最後提醒,防疫期間少出門,悶在家也要適時讓身體動一動,適度的伸展或肌力運動,避免長時間久坐少動疫情過後身材大走山,除此之外,維持規律的運動,也能提升自主健康免疫力有效戰役。

【延伸閱讀】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 醫美產業逆勢增長原因揭密

高CP值肌膚保養之道 擦保養品、醫美治療雙管齊下

遠離石頭奶,義乳材質再進化 高仿真隆乳這樣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17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情緒低落是否就等同於憂鬱症?有時候壓力大,長時間的心情不佳,自己擔心以為是憂鬱症,卻在經過專業的心理醫師評估後,結果不是憂鬱症。卻也有些人,認為還可以和憂鬱情緒和平相處,卻沒發現早已出現憂鬱症。究竟什麼是憂鬱症? 精神科醫師劉又銘表示,想判斷自身是否得到憂鬱症,建議可以從以下3個重點來檢視: 憂鬱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延禧攻略的繼皇后晚上出現熱潮、出汗,諸多現象疑似更年期已報到。但別以為更年期只會出現在40、50歲中年階段,年輕女性熱潮紅、盜汗、情緒焦躁、眼神帶殺氣,也可能是更年期提早報到徵兆。中山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郭安妮醫師表示,門診曾有一位30多歲女子,因家族史緣故,罹患乳癌及卵...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日裕隆董事長嚴凱泰與資深藝人安迪陸續因罹患食道癌過世,年紀都在50歲左右,食道鱗狀上皮細胞癌與頭頸癌型態相同,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頭頸癌平均死亡年齡約58歲左右,該年齡層多半是家中主要經濟來源。義大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楊文祺表示,南部頭頸部癌患者眾多,過去曾收治一名步入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又到秋冬流感高峰季,染上流感發燒、全身痠痛、咳嗽、流鼻涕讓人難以招架,如果沒及時就醫投藥治療,千萬得小心併發重症。花蓮慈濟醫院急診部外科張新主任表示,除了肺炎以外,其他併發症可能會有急性腎衰竭、心肌發炎,甚至曾有病人肌肉痠痛到橫紋肌溶解。流感好可怕! 「一次性注射型藥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