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解讀藍色心理-認識憂鬱症,憂鬱不上身

情緒低落是否就等同於憂鬱症?有時候壓力大,長時間的心情不佳,自己擔心以為是憂鬱症,卻在經過專業的心理醫師評估後,結果不是憂鬱症。卻也有些人,認為還可以和憂鬱情緒和平相處,卻沒發現早已出現憂鬱症。究竟什麼是憂鬱症?

解讀藍色心理-認識憂鬱症,憂鬱不上身

精神科醫師劉又銘表示,想判斷自身是否得到憂鬱症,建議可以從以下3個重點來檢視:

憂鬱指標

1.生活功能改變:常常感覺病懨懨的,沒有精神。不想上班、上課,甚至不願意出門等等,對於日常生活已經造成影響。

2.自我照顧能力下降:在生理上,無法良好的照顧自己,例如改變飲食狀態,暴飲暴食或是拒絕吃飯,造成體重大幅增加或降低;睡眠品質改變,例如嗜睡或是失眠。在心理上,常常感到情緒低落,或是充滿無價值感、罪惡感,無法在生活中感受到快樂與充實的情緒。

3.無法實現自我角色:無法繼續扮演原本自己在家庭、社會當中的角色,在社交方面也出現拒絕、憤怒的反應。例如拒絕朋友的邀約,在家中也不願意和家人相處等等。

解讀藍色心理-認識憂鬱症,憂鬱不上身

除了透過主觀的自我覺察外,也可以使用BSRS憂鬱症量表進行客觀的測試,幫助自己了解當下的憂鬱狀況。

憂鬱症成因探討與治療

憂鬱症並不是因為單一原因所引起的,通常是綜合的多重因素導致,因素之間會互相影響,互相牽連。因此憂鬱症病因的探討以及治療,需要從多方向觀點來綜合處理:

1.生理層面:如血清素、多巴胺、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失衡,影響到情緒、食慾、睡眠,也讓患者的情緒無法正常運轉,心情就會自然掉到谷底。此外,若家族曾有憂鬱症的病史,透過基因影響,後代間罹患憂鬱症的機率也會相對提高。在治療上,則需要透過藥物來幫助恢復。

2.心理層面:在成長的階段中,個人的天性氣質,遇到挫折時的反應與經驗,被教養的方式,都可能影響著一個人的個性與心理條件。憂鬱症脫離不了心理層次的問題,如何看待人生與挫折,面對失落的打擊,能不能順利從哀悼難過中得到情緒的改善,自然影響著憂鬱症的發生或改善。治療時候,除了透過藥物治療之外,還需要搭配心理諮商,發覺問題所在。

3.社會性層面:在生活中,無時無刻都承受著各式來自人際互動的壓力,諸如家庭、朋友、工作、社會所帶來的挫折感,長期累積下來的結果,都可能讓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有所提高。在治療上,找尋可以幫助自己的支持系統來面對社會壓力,或是透過調整社會性壓力的問題而讓身心得到平衡,都是可能的治療方向。

罹患憂鬱症的人並不應當用單純抗壓性不足或是心理脆弱來解釋與看待,而是系統性質的問題。去檢視生理、心理、社會層次的系統平衡,才能看出真正的問題所在。劉又銘醫師表示,在身心科的治療當中,會特別要留意憂鬱症發生的脈絡,透過藥物治療、心理治療、社會壓力與支持系統調整,來改變生理心理社會互相影響的憂鬱狀態,而不只是偏重於一個方向。

憂鬱症引發自律神經失調?

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個疾病的診斷,而是一個很多疾病共有的症狀。自律神經系統遍佈全身上下,與感覺系統、運動系統都有所影響,往往引起全身性的不舒服。常見的症狀有:頭痛、胸悶、喘不過氣、喉部哽塞感、手腳發麻,發抖無力等等。

自律神經失調的詳細變化過程,目前醫學界還在密切研究當中,但主要會與壓力、情緒有所關連,因此不只是憂鬱症,包含焦慮症、精神官能症,如恐慌症、強迫症等,都可能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可以說是身體對於長久累積壓力與情緒下的爆發。因此在治療上,還是會透過心理諮商,從生活、經歷來找尋原因,並加入抗憂鬱、放鬆的相關藥物來做治療。除此之外,還可以透過一些非藥物的放鬆運動,如「腹式呼吸法」來幫助身體放鬆,活絡副交感神經。

拒絕失眠這樣做

失眠可從4種類型來了解:

1.初始型失眠:對事情感到焦慮,因此躺在床上翻來覆去一直無法入睡。

2.中斷型失眠:即使入睡了,卻容易在半夜醒來。可能是醒來就再也無法入睡,也可能是不停反覆睡著與驚醒的狀態。

3.早醒型失眠: 睡著了但是特別早醒,醒來時多半心情低落不適。

4.失能型失眠:睡眠中常常作夢,即使休息時間長,也依舊感到疲倦。

解讀藍色心理-認識憂鬱症,憂鬱不上身

大多數的人,可能上述類型是混雜著出現的。具有失眠症狀的人,重要的還是要給醫師診斷,找出背後的病因。但可以透過一些自助的方法,來改善失眠症狀的發生。飲食上,可以適量補充堅果、亞麻子,這類型食物具有omega-3脂肪酸,能幫助神經的安定改善。溫熱牛奶與香蕉中所具有的色胺酸與血清素有關,也可以幫助改善症狀。

減少飲酒,盡量避免攝取含咖啡因的飲料,若一定要飲用,請在早上起床之後,中午後盡量避免。睡覺前也可以透過冥想、柔和音樂、輕閱讀等來幫助放鬆,要盡量避免在睡前使用手機等3C用品,不僅使精神繼續緊繃,其中的藍光更被證實會刺激大腦神經而影響睡眠。

資料來源:華人健康網(http://www.top1health.com/Article/132/7142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上華人健康網www.top1health.com 看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近來天氣不斷飆破高溫,民眾出外時,一定得做好防護措施,以免長期間曝曬在艷陽下,導致中暑、脫水等情況;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表示,民眾可掌握避免太陽直曬、充份補充水份、穿著涼爽透氣之衣物、認識傷害徵兆、具緊急處置能力等五個要點,就能避免出現熱傷害症狀。適時休息加喝水 避免熱...

閱讀詳情 »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肺癌蟬聯多年十大癌症榜首,致死率堪稱癌症中的頭號殺手!且肺癌已不再只是老年人、癮君子的專利,沒有抽菸習慣的女性也成為高危險族群,在肺癌的種類中,又以非小細胞肺癌最為常見,且移轉率高,據台灣臨床統計,一旦發生轉移,病程惡化速度極快,5年存活率僅有5%至10%,可見其致命風險! 肺癌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台灣已邁入高齡社會,長者的「營養狀態」是影響生活品質及健康的重要關鍵。為提升銀髮族的營養及健康飲食知能,彰化基督教醫院社區健康促進中心特別舉辦「銀髮族健康購購班」,由營養師、護理師陪同前往,進行健康採購教育,期望提升銀髮族長輩健康的知識、技能及態度,讓他們不僅學習健康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衛福部日前公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草案》(以下稱特管辦法),癌症患者最關心的「自體周邊血幹細胞移植」與「自體免疫細胞治療」都被納入特管辦法中,經醫療機構核准登記後,即可對符合適應症的病患施行「細胞治療」。為迎接癌症免疫療法的新紀元,國內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