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全球化時代,如何做好防疫、預防感染病毒?

人類世界多次受病毒侵襲,經驗和歷史告訴我們,預防病毒散波其實有方法可循。該如何做好自身防疫,節省不必要的醫療資源消耗?

 

編按:

寫在新冠病毒之後,台灣第一本病毒解析專書。臺灣病毒學權威專家徐明達教授將研究病毒數十年的經驗,精煉為淺顯生動的語言,從SARS到COVID-19,解析後疫情時代,人人都需要的新基本知識。

 

如何預防傳染病?

疫情全球化時代,如何做好防疫 預防感染病毒?

(圖片來源:https://pixabay.com

圖說:疫情全球化時代,如何做好防疫、預防感染病毒?

 

隔離

經驗及理論都告訴我們,有效隔離是抑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方法。隔離(quarantine)的拉丁文「quaresma」,意思是「四十」。14 世紀黑死病盛行,威尼斯為了防止來自疫區的船隻帶來瘟疫,命令所有來自疫區的船隻都必須停在港內四十天才能上岸,此後各海港都效法這個措施,這個字就變成檢疫隔離的專有名詞。

在醫學不發達、沒有有效治療方法的時代,隔離可說是唯一有效杜絕及防堵流行病的措施。《聖經》記載了對麻瘋病人的隔離措施;中國漢朝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學」、隋朝亦有「收養癘疾,男女別坊,四時供承,務令周給」的隔離治療措施。

病源,尤其是病毒,需要靠宿主繁殖,在有效隔離的情況下,病源無法從一個宿主傳到另一個,就無法繼續繁殖,使傳染病中止。但這並不能說病毒就消失了。事實上,最近的研究發現,病毒會變得較為溫和,轉到其他地區,產生不太引人注意的小流行病,並隨季節轉移到不同地區,一直到病毒又變成殺傷力強大、易於傳染的突變株,才會再次造成可怕的大流行病。因此,隔離只能算是暫時應急的手段,長久之計還是要找出有效的預防及治療方法。

 

如何防止接觸感染

傳染病,顧名思義就是疾病透過某種方式,由病人傳給其他人的疾病。所以自古以來瘟疫發生時,大家都很自然地避開與病人接觸。真正有系統地發現病源會經由接觸傳給其他人,而且可以經過消毒防止感染,應該是西梅衛斯醫師(Ignaz Semmelweis)。

1847 年,當時人們還不知道有細菌或病毒,西梅衛斯發現在醫院由醫師接生的孕婦死亡率很高,由產婆接生的孕婦死亡率反而低很多。當時醫師必須學解剖,解剖完又去接生,西梅衛斯懷疑孕婦會死亡是因為醫師解剖屍體後,把病原菌帶到產房的緣故。為了證明他的想法,他要求醫師接生之前,雙手先消毒,並換上乾淨的衣服,這就是醫護人員穿制服的由來

。死亡率果然很快就降下來。此後,醫師看病一定要洗手,穿乾淨的制服。由此可見,個人衛生的確是防止傳染病的重要因素之一。避免握手及接觸大眾觸摸過的東西,如錢幣、公共場合的扶梯、按鈕等等,並且要多洗手,而且是真正有技巧地把手洗乾淨,不只是沖沖水、把手擦乾就好了。

 

如何防止飛沫傳染

颱風式的病毒傳播,例如流行性感冒,大都是靠空氣或口沫散播。較大的口沫滴(半徑 1 厘米)大概最多飛行兩、三公尺就會因重力掉下來。小滴的口沫在比較乾燥的地方會快速揮發,不會飛太遠。但如果濕度較高,這些含有病毒的口沫會隨著氣流飄浮傳得較遠,更糟糕的是,愈小滴的口沫愈容易被吸入肺部(大滴的口沫在鼻腔就被抓住了,但如果張口說話或飲食就會直接進入氣管),造成肺部感染。

當然,病毒能感染的範圍要視它能在空氣中活多久而定。流感病毒能感染的範圍很小,大都是靠近距離傳染,除非是用力咳嗽或打噴嚏,口沫大量地加速度送出,打一個噴嚏大概會產生約兩萬個大大小小的水珠,傳染力很高,口蹄疫病毒可以活得很久,會造成長距離(範圍可達 9 公里遠)的傳染。

這些因素告訴我們,為什麼流行病大都發生在天氣不太熱的季節。天氣熱,水滴揮發比較快,病毒也比較不穩定。在又乾又熱的地方,這種方式的傳播一定更不容易。如果照這個道理推想,減少在醫院內交互感染的方法,應該是升高室內的溫度、用除濕機降低濕度,讓小滴的口沫快速揮發。除濕機還可以蒐集空氣中含有病毒的水滴,用鹼及消毒水殺掉病毒,等於過濾空氣。

大家都害怕空氣傳來的病毒,SARS 的冠狀病毒在空氣中能活多久?根據幾年前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一種會讓人感冒的冠狀病毒在攝氏 20 度及 50%相對濕度下,可在空中存活大約 67 小時;當濕度降到 30%時,則只能活 27 小時。

這種病毒最不穩定的情況則是濕度很高的環境,大約只能活3 小時;在低溫、高濕度的情況下,病毒可以活得相當長。另外一個跟感冒有關的病毒則對濕度很敏感,在低濕度時,病毒很快就沒有活性。這些研究指出,病毒能在空中能活多久,跟環境很有關係,而且每一種病毒都不太一樣。如果能找出病毒最不穩定的環境條件,對於防止及控制院內感染有很大的幫助。

 

疫情全球化時代,如何做好防疫 預防感染病毒?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出版《人類與病毒之戰:一本書看懂病毒為什麼可怕、如何預防傳染、疫情爆發時的生活準則

 

【更多資訊請上《天下讀者俱樂部》;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單親媽媽鳳慈與交往5年的男友正值論及婚嫁之際,男友卻因愛滋發病,好幾次的轉診後才被確診,病情快速下滑住進加護病房,原來是男友在與她交往前,曾多次性交易不戴套,早已讓愛滋病毒潛伏體內,但鳳慈依然不離不棄,跟他在病房內簽下結婚證書,而丈夫在確診後1個月就不幸辭世。 台灣紅絲帶基金會1月31日發表新書「這...

閱讀詳情 »

女人過了25歲,臉部開始危「肌」四伏,即使這樣天生麗質,往往也禁不起歲月摧殘,許多女性只要一素顏就老態畢露,必須靠粉妝遮掩。電波拉皮是許多「美魔女」的不老秘密,但往往需擔心手術疼痛、術後熱傷害導致皮膚結痂甚至反黑的困擾,讓人又愛又怕!而目前一種結合飛梭雷射的飛針與電波拉皮的技術,使電波產生的熱能可更...

閱讀詳情 »

台北市「行動乳房X光攝影車」啟動上路,為北市女性提供社區巡迴篩檢服務,凡是符合「45-69歲婦女、40-44歲二親等之內血親曾罹患乳癌的婦女」資格者20人以上,就可向北市12區健康服務中心提出申請,而民眾若在社區辦理每2年1次的乳房X光攝影篩檢服務,遇有乳房攝影車也可上車接受檢查。 台北市政府衛生局...

閱讀詳情 »

歷年來農曆春節假期常見大型醫院急診室大排長龍,因應今年連續9天長假,為了避免急診室塞暴,健保局資訊網站提供民眾查詢「醫院近期急診壅塞情形」與「看診時刻」,遵守急診分級分流,否則輕微傷病者不但候診時間長,也會影響到急重症病患的急診照護。 健保局解釋,急診分級分流是希望輕微急症者(例如檢傷第4級或第5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