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升溫引焦慮 專家教你放鬆找回生活控制

疫情升溫引焦慮 專家教你放鬆找回生活控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武漢肺炎全球延燒,台灣經歷搶口罩、酒精之亂,民眾都很焦慮。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長呂淑貞25日呼籲,不可忽略心理健康是防疫的重要一環,強調全民要「超越創傷」、「翻轉烙印」並「展現韌性」。師大教授李思賢提醒,台灣民眾防疫行為良好,但根本的「多運動」、「多喝水」可再加強。安亞情緒危機處理團隊執行長張愛倩則建議,上下班時可多深呼吸,調息後有助找回控制和安全感。

民眾心理健康素養高 多喝水、運動易忽略

李思賢公布疫情期間3610人的問卷調查顯示,72%的人面對疫情發生,沒有感到那麼平靜,不過「相當緊張」與「非常緊張」的比例不高,「相當沮喪」與「非常沮喪」也較低,而且有47%的人能用平常心面對。

若詢問面對疫情的方式,63%的人能保持心情愉悅、睡眠充足,然而更根本的多喝水、多運動比例卻相對少。李思賢指出,民眾都懂得戴口罩、勤洗手,但是更積極、根本提升免疫力的措施還可以更進步。總體來說,台灣民眾心理健康素質與素養是高的,對健康的信念及行為總體得分都不錯,面對疫情是謹慎樂觀的。

分享家人武漢封城經驗 呼籲注意心理健康

談到心理衛生的重要,呂淑貞分享家人在武漢封城的經驗,表示她的外甥女婿在武漢半導體公司任職,封城時足不出戶,食物也只能叫外賣,「但電梯不能搭,只能爬30層樓,若食物送到家門口,鄰居剛好也開門,這邊就趕快關起來,這邊開門時,那邊就立刻關門。」

呂淑貞說,外甥女每天都在待在家,每天都跨海視訊報平安,透過與家人視訊紓解情緒,不然會很難過。她呼籲政府積極防疫,但民眾也要注意心理健康,「超越創傷」、「翻轉烙印」並「展現韌性」。

老師、家長、學生 學校心理健康鐵三角

中華心理衛生協會理事楊俐容表示,除了身體上的防疫,心理健康也是防疫重要的一環,尤其學校中的三個角色:家長、老師與學生,都要提升心理健康。對家長,擔心孩子是否能自我保護;對孩子,活動和生活習慣因疫情活動改變,是一種壓力;對老師,必須短期內幫助孩子建立良好防疫行為。

對此,她提出老師、家長防疫EQ五原則「調鬆樂轉好」,「調」家長主動帶小孩調整作息;「鬆」鼓勵家長、老師帶小朋友呼吸、讀繪本等放鬆身心;「樂」疫情間有不能做的事,找到新的樂趣;「轉」轉個念頭採正向思考;「好」疫情時保護好自己,再照顧其他人,一同創造共好。

上班族身心僵硬 這幾招吐息放輕鬆

張愛倩表示,重大事情發生,身心都會改變,可能會降低日常生活的功能,例如身體感覺會較僵硬或無力感,建議放慢步調、放鬆,技巧如下:

(1)接受專家建議,做好洗手、戴口罩措施。

(2)用個人平時熟悉的放鬆方式,如運動、繪畫、聽音樂等放鬆緊繃的身體和心情。

(3)使用調息的方式呼吸吐氣、放鬆身體的肌肉,心情也會跟著放鬆。

(4)睡前泡腳、避免喝含咖啡因飲料,保持正常規律作息。

(5)避免喝咖啡因過多的飲料,避免長時間接收疫情新聞。

(6)上班族可能會因為疫情使專注力下降,可在上班離家前、下班離開工作場所前,先調息幾分鐘,對自己、家人和同事說幾句打氣的話。每天持續這樣的流程,可以讓自己漸漸找回失去的控制感和安全感。

【延伸閱讀】
長戴口罩防肺炎 酒糟性皮膚炎復發竟增三成

高血壓減壓控制 一根導管就可搞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30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通過飲食來抗衰老,能達到比護膚品、保健品更明顯的效果。到底該如何食用才能事半功倍?近日,美國網站介紹了人體不同部位的最佳抗衰老食物,可供參考。 大腦——最佳抗老食物:藍莓 對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腦的衰退比外貌衰老更可怕。以藍莓為代表的富含花青素等抗氧化物質...

閱讀詳情 »

      坐有坐姿,站有站姿,正確良好的姿勢可以為健康加分。但是生活中很多人為了貪圖方便舒服,總是採取一些不正確的姿勢,久而久之,不僅影響個人形象,還會傷腰傷頸椎,讓你坐出一身病! 1、窩在沙發裡。 質地柔軟的沙發會讓人臀部下陷,身體窩起,感覺很舒服,但由於膝蓋的位置...

閱讀詳情 »

六味地黃丸是滋陰補腎的代表方劑,由熟地黃、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丹皮共六味藥組成。傳統上應用於治療腎陰不足、虛火上炎而出現的頭暈目眩、腰膝痠軟、耳鳴、遺精、手足心熱等癥。近年來,通過臨床觀察,發現六味地黃丸還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六味地黃丸具有顯著的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抗低溫、耐缺氧、降血脂...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