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宅在家莫名眼中風… 壯男一眼近乎失明竟是「坐」出來的!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躲疫情,前一陣子多數人只能宅在家,竟有人因此坐出眼中風,近乎失明!國內門診近期就收治一名青壯年男性,就醫時已經有嚴重視網膜中心動脈阻塞,近乎單眼失明,眼科醫師提醒,眼中風患者多數有高血壓等慢性病史,血栓形成的主因就是長時間久坐導致血液循環不良,要民眾每坐30分鐘一定要起身多活動。

事實上,疫情不僅改變民眾的生活、工作模式,書田診所眼科主任廖昶斌觀察,近幾個月門診更進一步發現,有些患者竟因擔心染疫,不敢求診或延遲回診時間,導致眼部疾病症狀加重。

宅在家,視力一有變化,更要小心!廖昶斌舉俗稱眼中風的視網膜血管阻塞為例,病例近來稍有增加,大多屬較不嚴重的靜脈血管阻塞;且眼壓的控制對青光眼患者也很重要,一旦停藥使眼壓升高,恐不知不覺造成視神經功能惡化,導致視野越來越小,視力越來越模糊,可能造成視神經永久受損無法挽回的遺憾。

廖昶斌說,疫情衍生出來的惡視力現象,不只大人,連孩童的近視比率也在上升,主因一樣是線上課趨勢、長時間近距離使用3C產品等,容易在短時間內度數飆升。他建議,家長應與醫師討論使用適合孩童的治療方式,如散瞳劑、角膜塑型片或配戴控制近視的眼鏡來減緩度數的上升,並調整線上學習的環境,將電腦接上電視螢幕,拉長與眼睛的距離,幫助緩解眼睛疲勞的問題。

廖昶斌提醒,疫情之下慢性病患者切勿自行停藥,可透過視訊門診或做好個人防護定期回診,防疫宅在家容易長時間接觸3C產品,平日記得30分鐘就要站起來活動,讓眼睛看遠方,一旦出現視力模糊、眼睛不適等情形,建議尋求專科醫師診斷,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照片來源:書田診所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18歲開始洗腎 她打破「懷孕率僅2.4%」魔咒!換腎順產雙胞胎

混打族11月就等得到「AZ+BNT、莫德納」 莊人祥曝正做最後精算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指揮中心宣布,台灣再增2確診案,累積至26案。(圖/指揮中心提供) 優傳媒記者李英婷/台北報導 北部一名60多歲女性日前確診感染新冠肺炎(COVID-19),列為第24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布又新增2確診案,一為與第24案同住的40多歲次女、另一則為第24例的20...

閱讀詳情 »

開學在即,各校如臨大敵。(圖/記者湯佳玲攝) 優傳媒記者湯佳玲/台北報導 因應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今年寒假高中以下學校延至下週二(2月25日)開學,一名教學現場第一線的新北市陳姓國小老師,接受本刊採訪時表示,學校最新指示,開學後學生座位的安排將恢復傳統直行,不採用分...

閱讀詳情 »

陳時中列席立院總質詢,疫情進度成焦點。(圖/截取立院直播系統) 優傳媒記者李英婷/台北報導 台灣新冠肺炎第24例確診個案為「北部」一名60多歲女性,由於感染源不明,又個人生活足跡透露有限,目前共匡列逾350位接觸者,造成人心惶惶。台北市長柯文哲今(21)日受訪質疑,「有人說公開會...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國內首例死亡病例、白牌車司機一家的家庭群聚感染可望就此打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下午宣布好消息,先前匡列的257名接觸者當中,除了其媽媽、弟弟、妹妹、外甥女婿檢驗確診之外,其餘人等下午4點相關1、2採結果全部出爐,全數...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