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寶寶常斜頸而頭歪? 醫授3招治先天肌肉性斜頸

寶寶常斜頸而頭歪? 醫授3招治先天肌肉性斜頸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新手爸媽總是會替小寶貝們拍照記錄日常,但一對父母替6月大男嬰拍照時發現,其頭部經常向左稍微傾斜,起初以為只是慣性動作,直到狀況越來越明顯且臉型左右不對稱,赴醫檢查後確診為「先天肌肉性斜頸」。

嬰兒斜頸症狀  多是原發疾病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吳欣頤表示,嬰兒斜頸排除腦部損傷導致的斜頸外,大多數先天性斜頸是良性的胸鎖乳突肌肉緊張造成,成因包括生產過程中,寶寶頸部軟組織遭壓迫,肌肉靜脈回流受阻,導致肌肉的變化或纖維化,造成患側緊縮,或者胎兒在母親肚子中的姿勢、雙胞胎長期子宮內擁擠環境,都可能造成原發性的肌肉緊張變短。

男性發生比例高 右側斜頸最常見

吳欣頤醫師介紹,流行病學分布男性比例高一點,其中右側斜頸比例較高,診察時會以超音波檢查胸鎖乳突肌鎖骨端、胸骨端下端肌肉是否增厚或纖維化等病變,若確診會安排小兒復健療程或教導居家復健,如未改善,則可用護頸矯正,若復健一年後,肌肉仍明顯緊繃、兩側角度明顯差異(患側頭部轉動小於30度)、臉部明顯不對稱、明顯摸到硬塊等,則會轉介外科進行手術治療。

多做居家復健  3方法可牽拉

若家中有斜頸娃,吳欣頤醫師提供可利用寶寶吃飯前空檔,進行牽拉居家復健作法,以右斜頸為例:

 一、仰姿:寶寶仰躺,家長一手固定寶寶右肩,一手放置頭後,讓右邊的耳朵離開右邊肩膀,或是讓寶寶仰躺於床上,頭轉向右側、右耳貼床,用聲音或色彩鮮艷的玩具在右側誘導寶寶,維持10秒再放鬆休息,重複10次。

二、趴姿:當寶寶可用手肘微微撐床的時候,家長在右側放置玩具或聲音,主動誘導寶寶視線朝右側看;寶寶趴睡時往左側趴睡,讓右耳朵朝上,側轉90度拉長右邊肌肉。

三、抱姿:將寶寶抱起時可讓患側朝下,順勢牽拉縮短的肌肉。

先天性的斜頸  復健治療會好

吳欣頤醫師分享,根據文獻,先天性斜頸嬰兒在一個月大內,建議開始接受復健治療,約98%在1個月半即可恢復正常角度;一個月後開始復健,則需要接受至少6個月復健時間;六個月後才開始復健,則需要長達9-10個月的復健,故及早發現就醫,並接受治療,就能盡快讓寶寶的成長回到正軌。

【延伸閱讀】

躁鬱症為什麼要持續治療? 為了避免復發傷腦

三高沒顧好,心臟會跟著受傷?!心腎潛藏的「微」險關係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77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國內本土疫情再度出現變化,繼昨日(3/24)新增15例,今日(3/2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再增14例,為12例男性、2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而今日的確診個案分別來自基隆,以及樹林電子廠移工群聚案。 新北、基隆傳出疫情 中和新增一名確診者,30多歲男性...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25)日宣布新增14例本土病例,122例境外移入,其中89例為落地採檢。其中有11例在新北,包含10例新北工廠群聚以及單獨1例個案;另外3例在基隆。 增2條不明感染源傳播鏈 確診警察曾與基隆市長合照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2條不明感染源的傳染...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固定在每周五公布基因定序結果與相關統計。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在今(25)日說明,本周新增66例Omicron,另外1名確診的7旬外國人出現中重度以上的肺炎症狀,幸因接種3劑疫苗並及早治療,目前病情穩定,正在負壓隔離病房繼續觀察。 本周增66例O...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隨意打開瓶你最喜歡的年份酒,如果在合適的時間喝點酒,可能有助於預防第2型糖尿病。最近1項新的研究表明,晚餐時喝1小杯酒,可能會降低被診斷出罹患血糖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女性喝大約半盎司的酒,男性喝大約1盎司的酒,似乎就可以看到這個效果,但只能在用餐時喝。研究結果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