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後全民瘋健身 運動前後怎補蛋白質?懶人吃法一次搞定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場疫情,讓許多以前沒有運動習慣的人,開始體會到練身體的重要性,而不少人健身,都很重視蛋白質的補充,但該怎麼補才對?營養師就提供懶人吃法,提醒健身前30分鐘到1個小時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防止在運動時體力耗盡;在運動後的半小時內,則可以食用碳水化合物加上蛋白質。

健身近年在國內越來越風行,聯青診所營養師張凱馨表示,也讓體內「3大重要營養素」之一的蛋白質,因此更受到人們的重視,蛋白質是構成體內各組織的主要成分,在人體內的主要功能,是構成組織和修補組織。如果補充量不夠,就會造成肌少症、內分泌失調等問題。

蛋白質吃夠了沒?當天有沒有運動,其實算法不一樣!張凱馨指出,一般健康成年人的每日蛋白質建議量,以每公斤體重1公克蛋白質計算,舉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為例,一天所需蛋白質就是60公克;如果當天有運動,可將蛋白質的攝取量提升到為每日每公斤體重1.5公克蛋白質,同樣體重60公斤的成年人,建議量就會變成90公克。

蛋白質60克大約是多少,一般人大多沒有概念,營養師建議可以用「份數」換算,把蛋白質建議量數字除以7,就是每天建議的蛋白質份數,而一份蛋白質(7g)大約是半個掌心的肉類,或是雞蛋一顆、210ml牛奶、190ml豆漿,方便掌握。

張凱馨說,運動前健身前30分鐘到一個小時可以補充碳水化合物,防止在運動時體力耗盡,而最推薦地瓜、御飯糰、香蕉3款食物,便利商店就可以輕鬆找到;在運動後的半小時內,可以食用碳水化合物加上蛋白質,推薦組合也有3組,包括「地瓜+一個茶葉蛋」、「牛奶or豆漿+香蕉」或「雞胸肉+御飯糰」。

張凱馨提醒,不只是健身者,蛋白質攝取對於一般人也非常重要。不過,現代人可能因不同的工作性質或生理狀態,對於蛋白質的需求也不盡相同。因此,無論是健身小白、健身達人還是一般民眾,在飲食上遇到問題時,仍建議尋求專業營養師團隊的協助,綜合考量個人的身體及運動狀況,打造適合個別化的「營養套餐」,才是最理想的蛋白質攝取方式。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台灣人罹肝癌8成全怪「它」! 6成人卻因無症狀不追蹤

英國出現全球首例omicron死亡 羅一鈞反而樂觀!原因曝光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有1名女患者主述和男友在性行為過程中會疼痛,尤其性行為之後私密處常容易反覆感染,夏天時愛穿緊身牛仔褲展現下半身曲線,但總覺得卡卡、刺刺的不舒服,甚至騎完腳踏車後回家發現私密處腫脹,還會長「痘痘」。各種狀況困擾她將近3、4年,直到某次和朋友泡溫泉討論和上網搜尋後,才發現自己的小陰唇似乎與常人不同,決...

閱讀詳情 »

鬼剃頭的發生不分性別、年齡,也有不少藝人因熬夜拍戲或是工作壓力,而傳出鬼剃頭消息。中醫師表示,鬼剃頭並非不治之症,只要找出真正病因耐心治療,頭髮都可以再次恢復健康。 中醫師陳瑞聲說明,鬼剃頭在醫學上掉髮輕微者叫做圓形禿,是1種急性掉髮,導致頭皮出現小如米粒;大則如5元10元銅板大小或大片形狀不一的...

閱讀詳情 »

失智症經常被人視為是一種不治之症,患者往往會出現認知、行為退化的問題。林口長庚醫院急重症神經外科劉育澤醫師表示,失智症主要是大腦病變所致,可依照成因與病況區分為5大類,其中又以阿茲海默症最為常見;雖然大部分的失智症為不可逆的腦部損傷,但仍有部分失智症屬因疾病而引起,若能積極治療病症,患者仍可望恢復正...

閱讀詳情 »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編譯/陝紅宇 任何擁有智能手機的孩子每天都可以訪問成千上萬的社交媒體影響者,他們不斷發佈所做的事情和喜歡的產品,這是數字時代的一種強大的溝通和廣告形式,但父母們可能不知道它對孩子有什麼樣的影響。 Coates是利物浦大學食慾與肥胖研究小組的博士生,她決定研究:這些消息是否會影響兒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