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改變國人生活型態 「坐」困家中影響身心健康

疫情改變國人生活型態 「坐」困家中影響身心健康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全球疫情延燒,台灣又有零星不明原因的本土案例,導致許多民眾不敢外出,整天宅在家。董氏基金會最新線上調查發現,超過5成民眾近1個月生活型態出現重大變化,38.3%每日「坐著」時間超過8小時,70.5%生活型態以「坐式」為主。


為了解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對國人造成哪些影響,董氏基金會於4月19至28日透過網路進行線上調查,回收有效問卷1282份,提醒民眾在防疫期間仍應適當活動身體與紓壓,才能保持心理健康。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調查發現,坐著不動的民眾越來越多,超過4分之1受訪者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每10人就有1人每日坐著時間超過12小時。


此外,45.7%民眾認為自己的「身體活動量」與疫情之前相較明顯減少,70.5%生活型態以「坐式」為主,包括聊天、開車、看電視、閱讀、上網等。


雖然坐著休息時間變長,但情緒卻更容易波動且較多負面,受訪者近1個月情緒狀態,前5名為「平靜」(43.9%)、「擔心」 (38.1%)、「焦慮」(23.2%)、「緊張」(21.8%)、「驚慌」(9.3%),前5名中竟有4項為負面情緒,且女性負面情緒比例高於男性。


至於受到疫情影響,調整日常行為及習慣,最不習慣與不方便的前3名為「配戴口罩時間長」(35.3%)、「休閒活動選擇減少」(16.1%)、「減少與親朋好友的聚會」(13.1%)。超過5分之1民眾不滿意因疫情引起的生活變化。


葉雅馨說,目前國人身體活動以「坐式生活」為主,如看電視、閱讀、上網等,約有7成民眾如此,至於從事「強度身體活動」者,如跑步、跳繩等,僅佔7.3%


在社交活動上,超過6成6受訪者減少與親友面對面互動的頻率,女性減少頻率高於男性;近3成5受訪者表示,以通訊工具和親友互動頻率增加,女性增加的也比男性多,均達顯著成長。


坐的時間越久,越容易感到負向情緒,葉雅馨提醒,當坐式生活超過6小時以上時便屬於久坐,研究證實,易增加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罹患率,例如,骨骼傷害、肌肉退化與影響心理健康


建議民眾,在防疫期間,仍應妥善利用生活空間、空檔,或像是搭乘交通工具提早1、2站下車,透過走路保持適當、基本的活動量。如果無法外出,提醒自己該起來伸展、動一動。


更多NOW健康報導
台大公衛推估6月底疫情低點 歐洲北美疫情開始降溫
身陷火場如何逃出「生」路? 打火哥教你火災求生術

就❤NOW健康
你的健康生活良伴,快加入NOW健康FB粉絲團!
NOW健康YouTube頻道,更多影音點此進入!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就要:NOW健康

★編輯嚴選:想知道國內新冠確診個案全紀錄? 國網中心報你知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異位性皮膚炎是最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疾病,它會造成病人全身嚴重搔癢、紅腫發炎、流湯、流水或乾燥脫屑;在全球的兒童中大約10-20% 有這個病,到了成年後大約2-3%的人罹患此病。臺大醫院異位性皮膚炎研究團隊自2014年起即陸續加入多個世界跨國研究團隊,致力於發展異位性皮膚...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小學五年級的男童,小三時右眼近視度數125度,視力0.6,左眼遠視50度,視力1.0,然而右眼的近視度數卻逐年增加,二年之後右眼近視度數達350度,裸視視力僅有0.1,但左眼仍維持遠視,視力1.0。右眼點散瞳劑治療也不見成效,且視差過大無法配戴有框眼鏡,視力不平衡,常側著頭...

閱讀詳情 »

生活腳步緊湊,白天早早上班,入夜後加班是家常便飯,面對龐大的工作&生活壓力,唯有「甜食」入口時能讓心情雀躍,珍奶、巧克力、軟糖、蛋糕帶來的短暫愉悅就像抽菸一樣令人上癮,一旦愛上就很難戒掉~不過吃太甜恐造成身體負擔,以下幾種快樂食物有著類似的神奇療癒效果,不妨改吃試看看~   Q:吃甜食會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罹患「五十肩」,一舉手就會痛!一名年約45歲的林小姐,有天突然發現自己左肩疼痛,手舉不高,漸漸的發現自己穿內衣無法順利扣上扣子,也無法梳頭髮,想綁頭髮還要先深呼吸才能動作,甚至睡覺翻身壓到就會痛醒,就醫後才知道自己得了五十肩。40-60歲易罹五十肩 恐與肩膀外傷、手術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