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燒2年全怪人們太鐵齒? 跨國大調查:僅65%人認為打疫苗重要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太鐵齒?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已經延燒2年,但最新一份的跨國「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結果卻顯示,僅有65%的人認為打疫苗重要。國內基層醫師也觀察到,國人對於疫苗還普遍存有迷思,以為養生、運動就足夠,或認為只有小孩要打疫苗。

該項「疫情下健康與免疫認知大調查」是由荷商葛蘭素史克藥廠於2021年7月間,針對8個國家、超過1.6萬名的50歲以上民眾進行。結果指出,各國研究對象對健康狀態重視度由65%提升至76%;但疫苗重視程度相對較低,僅由44%增至65%。

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理事長林應然表示,在台灣,國人也常見有疫苗的迷思,包括國人常以為疫苗是孩童才要打,成人不用打,也對自己的身體機能很有自信,但事實上,約50歲後免疫力就會開始快速下滑,加上幼時施打的疫苗,保護力也已隨時間降低,成人如果忽略接種常規疫苗,無形之間一樣會暴露於感染與重症的風險中。

另一方面,調查也顯示,多數民眾認為只要能夠「提醒疫苗施打時間」、「說明為何要施打疫苗」、「說明疫苗副作用」等,就能增加50歲以上民眾的施打意願,凸顯出有些人不是不願意打疫苗,只是忘記了,但也有些人是因為對疫苗一知半解,對副作用存有錯誤的恐懼,所以才不敢施打。

林應然提醒,根據國內近期流感統計資料來看,重症幾乎為50歲以上者,甚至99%都沒有打流感疫苗,而新冠肺炎也是在50歲後,重症與死亡風險都急速上升,不過,國人仍未建立良好的疫苗施打觀念,不管是流感疫苗或新冠疫苗的覆蓋率,全都比日韓來的低。

林應然以多年基層行醫經驗直言,台灣民眾往往很現實,新聞沒報、親友沒有發病,疫苗施打積極度都很低,他以帶狀皰疹疫苗為例,常常可以發現,醫護人員說得再多,都不如親眼見到身邊親友發病後的慘狀,更來得有說服力。偏偏疫苗施打完,保護力不會馬上產生,需要一定時間才能生成抗體,產生足夠保護力,若總是等到傳染爆發才搶著打疫苗,不僅可能根本來不及,甚至還因為要到醫療院所施打,徒增感染風險。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全台22.8萬人糖尿病、腎臟病同時纏身 健保砸億元經費推整合門診

數位疫苗證明開放4小時近3萬人搶下載 美隔離改「5+5」台灣觀望中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田春慧編譯 我們每個人應該都經歷過這樣的事情:半夜或者早上醒來的時候,下意識地先摸索著找手機,刷刷朋友圈和微博,看看發生的新鮮事,而且經常是頭埋在枕頭裡,一隻眼睛睜著一隻眼睛閉著。 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當你銀行帳戶中的錢大筆損失後,你是會有中風的感覺?雖然這只是一種可能性,但另一...

閱讀詳情 »

自2016年1月1日起,卡介苗的接種時程已於滿24小時後,改為嬰兒滿5至8個月時接種。弘森診所吳書毅醫師提醒,一般無禁忌症的嬰兒依現行時程接種即可,但若嬰兒需經常前往中國、東南亞等地時,則建議諮詢醫師評估後儘早接種為佳唷!  目前台灣現行卡介苗的接種對象為出生滿5至8個月嬰兒,一般建議最遲在1歲前完...

閱讀詳情 »

撰文/林玫妮、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由於肺炎初期的症狀與感冒極為相似,導致大多數的人以為是小感冒,並不放在心上。臨床上就有直到咳血、喘鳴才就醫,延誤了病情的治療,結果肺部組織遭破壞,出現一連串的併發症,最終回天乏術的病人,而這樣的案例,並不在少數。 到底該如何分辨肺炎與感冒的差別呢? ...

閱讀詳情 »

不孕是現代人的很常見的問題,也讓許多一心求子夫妻傷透腦筋。王立文婦產科診所施俊宇醫師表示,不孕的原因可能非常複雜,若一直都無法自然受孕者,建議可先諮詢婦產科醫師瞭解是否有潛在的婦科疾病導致難以受孕;若確認無疾病問題者,也可嘗試幾個幫助提高受孕機率的小技巧喔!  1. 保持情緒健康壓力是現代人的通病,...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