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疫情生活下的數位醫療 思覺失調症病友在家也能回診!

疫情生活下的數位醫療 思覺失調症病友在家也能回診!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渝樺報導】新冠疫情期間,思覺失調症患者仍要穩定回診!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司法精神科主任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李俊宏表示,許多病患擔心搭乘交通有染疫的可能性,減少來院看病的次數。為了不因疫情中斷治療,現在醫療單位實施電話、視訊診療或遠端心理諮商來降低衝擊,同時搭配長效針劑治療,可以幫助思覺失調症病友穩定控制病情,鼓勵患者穩定治療,降低復發風險。 

透過電話、視訊診療 病友不出門也能回診

疫情生活下的數位醫療對策,許多醫院、診所陸續推出電話、視訊診療及遠端心理諮商。李俊宏主任表示,以往遠距醫療多針對離島偏鄉或是特殊需求,現因應疫情,放寬遠距醫療的照護對象及模式,讓病友不用出門也能回診。預約後可以Line、FB、電話進行看診,並進行身分審查,個案必須截圖,並清楚核對身份資料,免於冒名頂替的問題。

若是以電話問診者,李俊宏主任提到,可將照片傳至信箱確認身份;若以上都有困難者,沒辦法通過認證,再於領藥時確認身分。近年法規有調整遠距諮商辦法,個案在醫師處方之下,經安排進行遠距諮商,個案可透過網路與心理師一對一來做心理治療。除非有特別需求或藥物順從不佳,仍可以維持居家治療,至病患家中做訪視。

他也分享國外去年封城作法,思覺失調症患者因而降低人際互動,其實對病情不利,因此也提供虛擬實境讓病人參與,更有現實感。

目前觀察數位醫療的成效不錯,減少來院暴露感染的風險,提高服務滿意度及接受度,只是取藥受到限制。李俊宏主任分享去年美國的包裹郵件系統,可以直接將藥物寄到患者家中,但國內法規限制較不同,還是得回到醫院取藥。

思覺失調症自行停藥 復發風險高達八成

現行思覺失調症病人之臨床用藥方式,包含口服與注射藥物,但病人經常因為要每天吃藥,藥物順從性低,經常發生中斷治療導致病情惡化,甚至自傷、傷人的情況。李俊宏主任指出,停藥的風險是可能復發,「根據研究統計,停藥一年,復發的風險可以高達七八成以上。」

如果發作次數越多次、時間越長,將導致腦部細胞凋亡,影響腦部功能包含記憶力、注意力、邏輯推理等功能,衍伸疾病控制更加困難,甚至需加重藥物劑量來控制疾病,進而會出現自殺、暴力、攻擊行為、決策受到症狀干擾,影響經濟生活等問題。

新一代長效針劑 降低疾病復發機會

為了提升病人服藥順從性,可透過施打長效針劑協助穩定病情。李俊宏主任表示,民眾對長效針劑有誤解,認為療效不佳,新一代的長效針劑相對於舊型的針劑或口服藥效果,在保護腦部功能方面較好,減少副作用。有些患者並非不願意服藥,只是可能因為病情忘記吃藥,而現已有一個月或數個月施打一次的新型長效針劑,可減少不服藥所導致的復發機率,且國外研究,對於初次發作個案,初期使用可穩定病情、及早回到常規,保護功能會比沒有服藥來得更好。

鼓勵病人穩定就醫 呼籲社會多包容

新冠疫情期間,醫療不中斷,除了視訊診察、遠端諮商等,李俊宏主任指出,如果有困難還是可以來院治療。不過有部分患者因為受限於體質以口服藥物來治療,家屬多鼓勵患者來提高服藥的意願;而人際互動減少不利病患的病情,鼓勵透過遠端視訊設備來維持基本的社交,對於個案情緒能有改善。此外,家屬也可以協助個案在家中進行輕度運動等訓練,讓個案的生活作息較穩定。


【延伸閱讀】

40歲男常自言自語 竟是思覺失調症惹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9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有位45歲的上班族王小姐,在33歲自然產方式生下老二後,經歷了半年多漏尿時光,抱起小孩就可能滲出幾滴尿,跟同事聊起小孩好笑的事情也會尿溼褲子,後來努力做了好一段時間的提肛運動,尿失禁的問題才漸漸緩解。但最近王小姐發現老毛病又開始影響生活了,跟同事談天說笑會尿溼褲子,連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居住在上海的38歲李女士,去年底因子宮頸癌行子宮全切除術,並完成化療及電療之療程。但在療程後,併發了左下肢腫脹,於北京就醫後給予口服及靜脈注射溶栓藥物,並無明顯改善,反而越來越脹痛。面對毫無進展的病程,其親屬覺得非常不捨,在多方面的評比後,選擇跨海來台就醫,經由檢查...

閱讀詳情 »

跌倒傷到脊椎就不能再行走?椎體成型術重拾行動力!現年77歲的王老太太日前於半夜上廁所時滑倒,導致下背嚴重疼痛,在受傷後讓她動彈不得,只能臥床休息,即使躺在床上稍作翻身也痛苦難耐。 現年77歲的王老太太日前於半夜上廁所時滑倒,導致下背嚴重疼痛,在受傷後讓她動彈不得,只能臥床休息,即使躺在床上稍作翻身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陳小姐產後體重增加將近20公斤,為了回復曼妙的身材,她自行從網路搜尋減重資訊,體驗過各種極端減重飲食,剛開始減重效果奇佳,但長年體重卻像雲霄飛車起伏不定,感覺膚質變粗糙、臉色蒼白、體力衰退、健康狀況大不如前。蛋白質攝取足夠、油脂不宜過低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營養師張秀年表示,減...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