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罩春節「困」在家好憂鬱? 專家建議一招馬上改善情緒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年農曆春節不一樣,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活動紛紛取消,防疫期間「困」在家,一旦感到焦慮、憂心時,專家建議,不妨試著增加和孩子共同運動的頻率吧!全因為根據董氏基金會最新調查指出,父母與孩子共同運動天數越少者,其憂鬱指數的比例就越高。

這一份最新發布的數據是董氏基金會與康健人壽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針對4所合作學校的1180名家長為對象所進行的調查結果。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調查結果發現,有63.1%家長本身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近4分之1的家長(24.6%)每周運動天數超過3天以上;不過,當心情不好時,只有5分之1(20.7%)的家長會將運動作為紓壓的方式,其中有 76.3%的受訪者表示運動後心情會變好。

值得注意的是,調查也發現,有近6成受訪者(58%)沒有和孩子一起運動的習慣,平均每周與孩子一起運動超過3天以上者,只有6.6%。若問到想跟孩子一起運動的原因,前3名依序為:「增進親子關係」、「強健身心」、「孩子主動邀請」。

葉雅馨表示,進一步分析發現,家長沒有固定運動習慣者,和孩子一起運動的比例明顯低於有固定運動習慣者,且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也明顯較高。調查也顯示,每周與孩子一起運動的天數越少,父母有明顯憂鬱情緒需求助專業的比例越高。

葉雅馨說,與孩子一起運動對親子關係帶來好處多,包括「親密感提升」、「相處時間增加」、「聊天時間變多」、「維持彼此的好心情」、「信任感提升」等,尤其跟孩子一起運動比較沒有壓力,孩子的快樂與自己會產生共鳴,農曆春節期間,家長不妨與孩子一起運動,取代因疫情升溫無法至人潮較多的景點,一起到鄰近的公園或學校玩飛盤、做運動,天氣不好時可以在家中進行親子雙人運動,藉由運動緩解疫情的緊張情緒,也增進親子關係。

照片來源:董氏基金會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過年大魚大肉「便秘」只吃膳食纖維不夠 喝不夠水量糞便只會更硬!

年菜吃不完「一袋打包」塞冰箱? 不行!挑出蔬菜額外冰才不易壞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手爸媽碰到寶寶「拒吸奶」怎麼辦?原來新生兒在3到6個月前後,常左右轉頭、舌頭推奶嘴或一聽到聲音就不喝奶了,這時可以強烈懷疑寶寶已進入厭奶期,儘管寶寶喝奶量驟減,會讓爸媽擔心,但經驗豐富的國泰台南產後護理之家諮詢護理長洪治萍提醒,此時強迫進食只會讓寶寶對喝奶產生排斥,...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指變色「白一節、紫一節」當心是疾病在搞怪!一名30多歲的女性上班族,因為近日天氣多變,常覺得手腳冰冷,指節末端還有輕微的麻痛感,嚇壞她的是,手指竟會因為溫度高低不同而改變顏色,有時會白一節、紫一節的,急忙就醫檢查發現,原來罹患了「雷諾氏症」,在接受藥物治療後,已獲得...

閱讀詳情 »

TEXT/Bella.tw儂儂 PHOTO/網路   source:freepik 有時身體發出警訊你卻渾然不知?不管是主觀感到身體無力,或者旁人觀察到自己的狀況不對勁,這時都應該要提高警覺多觀察自己身體的變化。任何年紀都有可能會罹患癌症,因此不要覺得沒什麼就忽視、放縱自己,養成不良習慣。...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8歲就讀小學一年級的小安因父母離異、家中發生變故,因此由社會局安排寄養家庭照顧,雖然在寄養家庭中的適應狀況正常,但他在學校常上課不專心、會起身任意走動,且因為活動量過大、個性衝動易怒,總和同學吵架,小安也因此覺得在學校挫折很多、不想上學。  從小未處於穩定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