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預防運動猝死 醫:不適合運動時要停止

預防運動猝死 醫:不適合運動時要停止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運動時出現喘不過氣、暈眩、失溫、中暑等警訊,就是身體告訴你應該停下來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災難醫學科主任郭鐘太指出,心跳驟停在10分鐘內搶救回來的機率較高,若第一張骨牌倒下,便會引發一連串無法挽回的遺憾。

心血管疾病最緊急 不適合運動時要停止

急診每天面對各式意外狀況,郭鐘太說,又以心血管疾病最為緊急,因為其他器官發生問題,都有一段時間可緩衝,心臟卻會在幾分鐘內出現戲劇性變化,與大部分猝死事件最為相關。雖然運動可促進健康,但須衡量個人狀況及環境,當身體有一些狀況,像是疲累、感冒、休息不夠、中年以上,或是天氣急劇變化,對自己的評估要愈保守愈好,不適合運動的時候,有權利說「不」。

運動強度詃如何拿捏?

國民健康署建議,國人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分段累積的效果和一次做完相同,但每次至少要連續10分鐘。運動強度方面,持續從事10分鐘以上,無法邊活動,邊跟人輕鬆談話,屬費力運動;若還能順暢對話,但無法唱歌,屬中度運動。不太費力的輕度活動,則不能列入每週150分鐘的運動累積量。

郭鐘太說,要活就要動,近年有些研究顯示,身體的軟組織和骨骼等,與免疫系統息息相關。他了解有些人喜歡挑戰運動極限,但健康不只為自己負責,也要為家人負責,如果運動時出現喘不過氣、暈眩、失溫、中暑等警訊,就是身體告訴你應該停下來了。

根據統計,急性心肌梗塞來不及送醫而不治的病人,男多於女,郭鐘太分析可能與社會文化要求男性要堅強有關,雖然教育鼓勵大家堅持到底,不過也應有踩煞車機制,運動應回歸個人狀態,自覺到達臨界點,不強迫過度身體負荷也是一種合理選擇。

身體素質訓練重要 別過度傷害身體

郭鐘太強調,身體素質的訓練相當重要,也能透過運動累積年老後的生理儲備性,但並非每個人都一樣,超過臨界線,可能造成身體機能受損,有些受損可復原,但萬一不能復原,往往都是人生遺憾。除了自身的煞車板以外,更應建立社會文化的煞車板,避免因群體壓力,造成個體對自身的錯誤身體使用。一旦進入急救或醫療流程,往往都是超過臨界線的第二道關卡,而第二道關卡的不確定性更大,例如不見得現場有急救設備或是某些醫療或場域限制,這些問題都可能面對更大的身體風險。

民眾可參考國民健康署根據加拿大運動生理協會的身體活動準備度問卷,翻譯為中文的簡易自我評量方法,來掌握自身狀態及規畫適合的運動。超過69歲且不常活動,增加活動量前應先詢問醫師意見。

【延伸閱讀】

復發性濾泡淋巴瘤治療新選擇 有效延長存活期

眼睛「蛋白」熟透透? 飛秒白內障手術找回好視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70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在很多痛苦不堪的夜裡,我一邊聽著父親的錄音檔,一邊看著這本回憶錄,有幾度我一直哭,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可是當父親熟悉的話語在耳邊響起時,我覺得自己不是孤單的一個人,那種感覺很難描述,覺得父親一直在我的身邊,從來沒有離開我……。」邱威鑫醫師憶及小芬在父親離世後的幾個月,...

閱讀詳情 »

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在所有癌症中,乳癌已經撕掉「不治之癌」的標籤,癌友拼的是存活時間,甚至治癒的一天到來!如果希望翻轉乳癌,量身訂作的治療是新觀念,其中更關鍵的是只要屬於侵襲性乳癌,就有「微轉移」的風險,因此,在手術之前,就應該開始進行化療,或是標靶藥物治療,再接續手術後的治療,此「新輔...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思齊報導】台灣有超過五十萬人患有 C 型肝炎,是肝硬化、肝癌的高危險群。健保自 106 年 1 月開始有條件的給付 C 肝全口服藥物,兩年來臺北榮總胃腸肝膽科肝炎治療團隊,治癒超過 700 名 C 肝病患, 98 % 患者可以在 12 週的療程中清除病毒。為了分享成功對抗疾病的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藥師,我的慢性藥這麼多種、有的三餐吃、有的睡前吃,常常忘記怎麼辦?」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最新引進智慧藥盒系統,全自動為病人分裝每日、不同時段服用的藥品,藥品資訊也會標示在藥盒,方便辨識,尤其針對需要長期服藥者、獨居長者或分藥不便的民眾,大幅降低分錯藥、吃錯藥的風險。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