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疫情要命影響浮現!全台1萬名癌篩陽性者 沒進醫院做大腸鏡確診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負面衝擊好要命!國健署今(1)日公布統計數字顯示,受到疫情影響,讓今年糞便潛血檢查發現陽性警訊的民眾,到醫院接受大腸鏡確診的意願大減,與2019年同期相比,進行大腸鏡確診率下降約1成,目前初估約1萬名篩檢陽性者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恐讓罹患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6成4。

根據國健署最新資料,國內大腸癌的發生人數從2006年攀升以來,已連續12年發生人數都盤踞10大癌症之首,2017年約有1萬6千人罹患大腸癌。

國健署副署長吳昭軍分析數字透露的警訊,每一年國人接受大腸鏡篩檢人數約為130多萬人,平均而言,光上半年人次就約有70萬,但今年上半年卻只來了50多萬人,明顯比去年同期大減。

影響所及,吳昭軍說,早期大腸癌無症狀,唯有定期接受大腸癌篩檢才是自保之道,且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者,建議及早做「大腸鏡確診」,並遵從醫囑定期追蹤及治療;因為依據研究資料顯示,若篩檢為陽性未接受大腸鏡確診,則大腸癌的死亡風險增加6成4。

國健署強調,根據2018年台大醫院研究團隊分析資料顯示,若糞便潛血篩檢為陽性,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其罹患大腸癌的風險越低。提醒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先前篩檢陽性尚未接受大腸鏡確診者,仍應把握確診時間,否則越晚確診,相對罹癌風險會增加,特別是超過1年才做大腸鏡檢查者,罹患大腸癌風險更高達2.8倍。

國內有多達8成8的大腸癌發生於50歲以上民眾,因此,目前國健署補助50歲以上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的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透過定期大腸癌篩檢,早期癌5年存活率都可超過9成。國健署提醒,大腸癌可說是最可預防的癌症類型之一,透過每2年接受1次糞便潛血篩檢,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罕見!「胃血管髮夾彎闖進肺」惹禍 害她咳血十年好不了

突然間失語、肢體無力…中風? 一檢查竟是乳癌復發腦冒8公分腫瘤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很多人都是“談癌色變”,確實癌症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病症,一旦發現就很難治愈,這是因為癌症的早期病症出現的很少,而且這些癌細胞會無限制的增生,體內的大量營養物質被小孩,從而機選轉移到全身各處繁殖,從而讓肝臟功能受損,我們常見的癌症有肺癌,乳腺癌、腸癌等等,那麼為了預防癌症我們應...

閱讀詳情 »

(示意圖viavia)近日大家被“屍皮”這個“聳動”名詞被嚇到,除了立即受到關注外,竟然招到不少批評,但是...這個詞由何而來,它真的是媒體亂下標嗎? [屍皮]是專業名稱,就如化療 心肌梗塞一樣,為不造成混淆所以一律稱呼,根據TVBS致電給財團法人氣...

閱讀詳情 »

八仙塵爆意外發生後,不僅傷患及家屬的傷痛不斷累積,就連醫護人員的疲倦和壓力也到了制高點,今天有醫護人員在部落格上發聲:「緊繃的弦不能再遭受無情的打壓,憨人真的很憨,如果你願意支持,給句謝謝,好嗎?」  近期常常為了醫護人員發聲的部落格《爆肝護士》,再次發表了「醫護人員不是聖人只是憨人!」一...

閱讀詳情 »

  為了儘快幫傷者送醫救治,民眾以座椅抬人送醫、泳圈、折椅全拿來救人,有人甚至直接抱起傷者向外衝。 八里彩虹趴大傷意外,現場因傷者過多,不但2、3名傷者擠上一輛救護車,現場擔架等救護資源欠缺下,包括游泳圈、折椅、推車等可以拿來抬人,稍事安置傷者的所有資源,全被拿來充當臨時擔架,相當克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